[发明专利]一种凹版印刷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21851.3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5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钟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生力包装印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F9/06 | 分类号: | B41F9/06;B41F9/00;B41F23/04;B41F33/00;B41F2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国红 |
| 地址: | 21533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版 印刷机 | ||
1.一种凹版印刷机,其特征是:包括外壳、调距机构,所述外壳内部为印刷内腔,印刷内腔内安装有存放槽,存放槽内存放有用于印刷的油墨,存放槽内的油墨与印刷辊接,且印刷辊侧壁与刮刀板一端贴合;所述印刷辊上方安装有胶辊,印刷内腔中位于印刷辊、印刷辊两侧分别安装有上下为一对的除静电辊和第二输送辊、第三输送辊;上下两根第二输送辊、第三输送辊、除静电辊、印刷辊和胶辊分别安装在不同的上辊轴、下辊轴上,所述上辊轴、下辊轴分别与外壳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上辊轴、下辊轴两端分别穿出外壳后与带轮装配固定;上辊轴、下辊轴至少其中一根与输送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调距机构安装在外壳上,用于调节上辊轴与下辊轴之间的间距,上辊轴、下辊轴分别与外壳可圆周转动装配,包括第一调距电机、第二调距电机、同步带、调节轮、带轮,同步带绕过调节轮、带轮后构成带传动机构;
所述外壳与上辊轴装配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调节槽,所述上辊轴可在第二调节槽内、竖直方向上滑动;所述调节轮安装在调节轴上,调节轴两端分别与第一轴环、第二轴环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一轴环卡装入第一调节槽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二轴环卡装在调节块内,调节块与调节拉簧一端装配固定,调节拉簧另一端与调节弹簧块装配固定,所述调节弹簧块与调节滑槽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调节滑槽由两块调节滑板构成且调节滑槽远离调节轮一端通过调节端板封闭;调节螺杆一端穿过调节弹簧块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调节螺杆另一端与第一调距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是:同步带还绕过张力传感器且与张力传感器压紧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同步带的张力,且张力传感器的信号端与PLC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是:所述上辊轴穿过带轮后与调节板可圆周转动装配,调节板固定在调距板上,调距螺杆、调距导向杆分别贯穿调距板且两端分别与上调距固定板、下调距固定板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调距螺杆与调距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且调距板螺杆一端穿出下调距固定板后与第二调距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是:在调节板端部设置有导电块,导电块卡装入导向槽内且与之卡合、可滑动、导电装配,所述导电块侧面与第二导电条贴合、导电、可滑动装配;
所述导向槽设置在第一导电条上且第一导电条、第二导电条卡合、装配固定在检测侧板的内部,所述第一导电条顶部与第一检测导线一端导电连接,第二导电条底部与第二检测导线一端导电连接;检测侧板固定在上调距固定板、下调距固定板上;
所述第二检测导线、第一检测导线另一端分别与电池的正极、电阻一端导电连接,电阻另一端与电压计的正极接入端导电连接,电压计的负极接入端与电池的负极导电连接,电压计的信号端与PLC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部还设置有后处理腔,所述后处理腔内、在承印物运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一对烘烤板、一对第四输送辊、吹气盒和吸气盒、一对第五输送辊,所述烘烤板内置有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后发热;所述吹气盒用于向承印物两端面吹气;所述吸气盒用于抽吸后处理腔内的空气;两根第四输送辊、两根第五输送辊各组成一对,且每根第四输送辊、第五输送辊分别安装在上辊轴或下辊轴上;
所述吹气盒的进气端与除静电装置的排气接头连通,除静电装置的进气接头与除尘装置的除尘排气管连通且除静电装置的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分别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除尘排气管还与增压泵的进气口连通,增压泵用于对气流进行增压;
所述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的管道上串联有第三气阀;所述除尘装置的除尘进气管与气泵的排气口连通,气泵的进气口与吸气盒内部连通;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还与补气管连通,补气管与第四气阀串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凹版印刷机,其特征是:所述增压泵的排气口还与另一除静电装置的进气接头连通,此除静电装置的排气接头与吹气板上的吹气孔一端连通,此除静电装置的第一过气管、第二过气管分别与第一气阀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气阀的排气口与增压泵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增压泵的排气口与第三气阀连通的管路还与排气支管一端连通,排气支管上串联有第二气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生力包装印务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生力包装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18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