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9721.6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8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君;穆方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5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潘平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充电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于提高机器人自动充电的成功率。该方法应用于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和充电接口,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所述行走机构的磨损厚度;其中,所述磨损厚度用于表示所述行走机构的磨损程度;若所述磨损厚度大于预设阈值,向充电桩发送所述磨损厚度,以使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磨损厚度,调节所述充电桩中充电桩触头的高度,降低所述充电桩触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高度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许多机器人,例如室外巡检机器人。很多室外巡检机器人的底部随着机器人不断行走的过程中,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会逐渐受到磨损,会出现机器人的自动充电接口与充电桩的触头对不上,导致机器人自动充电失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充电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于提高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的成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器人充电方法,应用于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和充电接口,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行走机构的磨损厚度;其中,所述磨损厚度用于表示所述行走机构的磨损程度;
若所述磨损厚度大于预设阈值,向充电桩发送所述磨损厚度,以使所述充电桩根据所述磨损厚度,调节所述充电桩中充电桩触头的高度,降低所述充电桩触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高度差。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机器人可以获得行走机构的磨损厚度,确定磨损厚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可以磨损厚度发送给充电桩,充电桩可以根据磨损厚度调整充电桩触头的高度,减少因机器人磨损而造成机器人的充电接口和充电桩触头对接不上,而导致机器人自动充失败的情况,提高了机器人自动充电的成功率。且,充电桩可以直接获得磨损厚度,根据磨损厚度调整充电桩触头的高度,无需充电桩去确定磨损厚度等,提高充电桩调节效率,进而提高机器人充电的效率。且,由于充电桩可以根据机器人的磨损程度进行调节,避免了一旦磨损就需更换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的情况,减少了更换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的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得所述行走机构的磨损厚度,包括:
获取所述机器人在各种行走方式下的行走距离;其中,行走距离是指在上一次充电完成之后,所述机器人在各种行走方式下对应的行走距离;
根据各种行走方式下关联的所述行走机构的磨损系数,对在各种行走方式下对应的行走距离进行加权,获得所述行走机构的磨损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机器人可以根据自身在不同行走方式下的行走距离,以及各种行走方式下的磨损系数,获得行走机构的磨损厚度,基于机器人的具体行走情况,可以确定出更具有参考价值的磨损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向充电桩发送所述磨损厚度之后,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充电桩发送的高度调节成功信息,则将所述充电桩触头对接所述充电桩的充电桩触头,并接收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电力;
若确定充电完成,则将所述机器人在各种行走方式下的行走距离清零,重新检测所述机器人在各种行走方式下的行走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机器人在充电完成之后,可以重现开始记录机器人在各种行走方式下的行走距离,以便于机器人后续确定磨损厚度。且由于充电桩已针对本次充电调整了充电桩触头的位置,该机器人记录本次到下一次充电的磨损厚度,可以相对减少充电桩的调节次数以及减少每次充电桩的调节高度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向充电桩发送所述磨损厚度之后,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充电桩发送的高度调节失败信息,则提示更换所述行走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9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