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氧化1,2-丙二醇制备丙酮酸和羟基丙酮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7903.X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3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杰;史义凡;冯永海;卢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9/04 | 分类号: | B01J29/04;B01J23/644;C07C51/235;C07C59/19;C07C45/39;C07C49/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纳米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催化 氧化 丙二醇 丙酮酸 羟基 丙酮 用途 | ||
1.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载体,记做M,备用;
步骤2、合成金属镧掺杂的LaM介孔分子筛载体,备用;
将一定量步骤1制备的MCM-41载体加入到含有一定量的La(NO3)3·6H2O溶液中,经50℃搅拌2小时后,在100℃条件下搅拌蒸发完全溶液中的水分,随后再经1℃/min升至550℃,并在550℃下保持6小时后,即得到一定掺杂量的LaM载体,其中,掺杂金属镧的质量为载体M质量的10%;
步骤3、合成Pd-Bi双金属纳米粒子胶体溶液:
先将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于乙二醇水溶液中,再向乙二醇水溶液中加入PdCl2和BiCl3,进行超声和搅拌,使铋元素与钯元素的前驱体充分溶解在乙二醇水溶液当中,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乙二醇水溶液pH,然后将溶液冷凝回流,得到Pd-Bi双金属胶体溶液;
步骤4、负载型双金属纳米催化剂Pd-Bi/LaM的制备采用溶胶固定法:
在Pd-Bi双金属的胶体溶液中加入LaM,常温下搅拌,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多次离心洗涤,最后真空干燥,即得到负载型双金属纳米催化剂Pd-Bi/La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载体的步骤为:室温下,将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于去离子水中;剧烈搅拌下加入氨水制备模板剂;搅拌10分钟后缓慢滴加正硅酸乙酯TEOS;继续搅拌1小时后得到乳白色胶体溶液,将胶液移入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10℃下静置晶化48小时;晶化完后,样品经去离子水多次抽滤洗涤,在60℃下干燥16小时,随后550℃进行焙烧去除模板剂,即得到MCM-41介孔分子筛载体,记做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双金属纳米粒子中金属Pd和Bi的物质的量比为4:1;称取的PVP的质量与BiCl3的质量比为0.22:1,PV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所用乙二醇水溶液中,乙二醇与PdCl2和BiCl3之和物质的量比为15:1,其中,乙二醇水溶液的浓度为0.3mol/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超声和搅拌的时间为30分钟,NaOH溶液调节乙二醇水溶液pH至11,冷凝回流的温度为190℃,时间为3小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Pd-Bi双金属胶体溶液中的Pd-Bi的质量为载体LaM质量的5%,常温下搅拌的时间为2h,真空干燥的温度为120℃,时间为12h。
6.双金属纳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是通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其中,所得的Pd-Bi/LaM中,活性组分Pd-Bi双金属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6.3nm。
7.将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1,2-丙二醇制备丙酮酸和羟基丙酮的用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常压条件下,在一定浓度的1,2-丙二醇水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负载型双金属纳米催化剂Pd-Bi/LaM,形成混合溶液,再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密封实验装置,调节转速,搅拌条件下,将温度调节至反应温度,将氧气导入反应液中并调节一定的氧气流量,进行催化反应,同时冷凝回流;反应结束后,反应产物经酸化、过滤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1,2-丙二醇水溶液的体积与负载型双金属纳米催化剂Pd-Bi/LaM的质量比为40mL:0.05-0.2g,其中,1,2-丙二醇水溶液的浓度为0.0175-0.07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1mol/L,反应液pH为8-14,氧气流速为50-200mL/min,搅拌的转速为600rpm,催化反应温度为70-100℃,催化反应时间为2-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79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