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虚假事件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3150.5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0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星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6 | 分类号: | G06F16/9536;G06F16/335;G06F21/64;G06F17/18;G06Q50/00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播事件 虚假事件 转发节点 篡改 传播路径 存储介质 概率确定 基于事件 事件内容 可识别 区块 传播 发送 扩散 概率 检测 网络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虚假事件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用户产生传播行为时,转发节点获取传播行为对应的传播事件;转发节点基于数字签名确定事件内容是否被篡改,并当传播事件未被篡改时将传播事件发送至识别节点;识别节点基于事件内容和传播路径确定传播事件为虚假事件的第一概率;识别节点基于第一概率确定传播事件是否为虚假事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识别出传播事件中的虚假事件,可防止虚假事件扩散,适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虚假事件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当今互联网信息爆发的年代,人们极易传播或者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而面对海量信息时,人们往往缺少辨明事物本身的能力,会被一些带有专业手法的、传播性质的、捏造的言论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甚至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判断。
如今区块链网络不仅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也进一步改善了信息安全问题,但是互联网中仍然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因此如何基于区块链网络实现虚假信息的识别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虚假事件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可识别出传播事件中的虚假事件,可防止虚假事件扩散,适用性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虚假事件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产生传播行为时,转发节点获取上述传播行为对应的传播事件,上述传播事件包括事件内容、传播路径以及上述事件内容的数字签名;
上述转发节点基于上述数字签名确定上述事件内容是否被篡改,并当上述传播事件未被篡改时将上述传播事件发送至识别节点;
上述识别节点基于上述事件内容和上述传播路径确定上述传播事件为虚假事件的第一概率;
上述识别节点基于上述第一概率确定上述传播事件是否为虚假事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基于上述事件内容和上述传播路径确定上述传播事件为虚假事件的第一概率包括:
基于文本预测模型确定上述事件内容为虚假内容的第二概率;
从上述传播路径中确定上述事件内容的发布用户、上述事件内容的转发用户以及上述事件内容的接收用户,确定上述发布用户、上述转发用户以及上述接收用户的虚假事件传播率;
基于上述发布用户、上述转发用户以及上述接收用户的虚假事件传播率确定上述传播路径为虚假事件传播路径的第三概率;
基于上述第二概率和上述第三概率确定上述传播事件为虚假事件的第一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转发节点基于上述数字签名确定上述事件内容是否被篡改包括:
上述转发节点获取上述用户的公钥,并基于上述公钥对上述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上述传播事件的第一摘要信息;
上述转发节点对上述传播事件进行哈希计算,得到上述传播事件的第二摘要信息;
上述转发节点将上述第一摘要信息和上述第二摘要信息进行比较,若上述第一摘要信息和上述第二摘要信息一致,则确定上述传播事件未被篡改。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识别节点基于上述传播事件为虚假事件的第一概率确定上述传播事件是否为虚假事件包括:
上述识别节点对上述第一概率进行有效性验证,若上述第一概率为有效概率,则将上述传播事件发送至辟谣节点以使上述辟谣节点基于上述事件内容确定上述传播事件是否为虚假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31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