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暖通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12124.0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6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原志锋;林德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6 | 分类号: | F24F11/46;F24F11/62;F24F11/64;F24F11/84;F24F11/89;F24F110/10;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暖通 空调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暖通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主要流程为:先在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器中预先设定暖通制冷主机的出水温度的上限值T1、出水温度的下限值T2、第一末端空调机组的回风温度设定值T3以及末端空调机组的温度控制精度T4;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末端空调机组的实际回风温度T5,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控制器将T5与(T3‑T4)以及(T3+T4)作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暖通制冷主机的工作状态以及末端空调机组对应的调节水阀的开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此外,由于暖通制冷主机的出水温度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动态调整,避免了末端空调机组对空气进行过渡除湿而需要开启加湿的情况,降低能源损耗,符合节能环保生产的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暖通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暖通制冷主机与末端空调机组的控制是分离的,暖通水系统中的制冷主机及水泵按控制器预设的固定的设定值,向各末端空调机组供应恒定温度的冷冻水;末端空调机组根据被控区域的回风温度Trx(X=1~N),对末端空调机组的调节水阀进行调节:当回风温度Trx偏低时,关小末端空调机组的调节水阀;当被控区域的回风温度Trx偏高时,开大末端空调机组的调节水阀。
由于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设备容量是按夏季最大负荷选定的,在部分负荷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方法会产生以下问题:
1、表冷阀的开度太小,导致冷冻水在末端空调箱的表冷盘管内的接触面积减小,表冷器的换热效率降低,造成能源浪费。
2、暖通制冷主机的出水温度较低,导致末端空调机组对空气过度除湿,有恒温恒湿要求的场所需要打开加湿器对空气进行加湿,增大能源损耗。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暖通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实现暖通制冷主机的实际出水温度的动态调整,降低能源损耗,达到节能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在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器中预先设定暖通制冷主机的出水温度的上限值T1、出水温度的下限值T2、第一末端空调机组的回风温度设定值T3以及末端空调机组的温度控制精度T4;
S200、设置于第一末端空调机组回风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末端空调机组的实际回风温度T5,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S300、控制器将第一末端空调机组的实际回风温度T5与(T3-T4)以及(T3+T4)作比较;若T5>(T3+T4),则执行步骤S400,若T5<(T3-T4),则执行步骤S500,若(T3-T4)≤T5≤(T3+T4),则执行步骤S600;
S400、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指令控制暖通制冷主机的工作状态直至实际回风温度T5处于(T3-T4)至(T3+T4)的温度范围内;
S500、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指令控制暖通制冷主机的工作状态直至实际回风温度T5处于(T3-T4)至(T3+T4)的温度范围内;
S600、控制器控制暖通制冷主机保持工作状态不变。
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S4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0、控制器发送指令控制暖通制冷主机的出水温度下降;
S420、设置于暖通制冷主机出水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暖通制冷主机的实际出水温度T6,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所述控制器;
S430、当T6≤T2或(T3-T4)≤T5≤(T3+T4)时,控制器控制暖通制冷主机保持出水温度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21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