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00904.3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0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牟瑞芳;于秀珍;岳峥岐;熊明瑞;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16/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evit 平台 构建 隧道 bim 模型 方法 | ||
1.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隧道工程结构,采用层级分类法对隧道构件类别进行逐级分类,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组织的编码规则,对各类隧道构件进行编码;
2)、对每类隧道构件的参数进行统一规范设计,创建共享参数文件,在不同的族和项目中使用;
3)根据步骤1)的分类结果,基于Revit软件平台按照设计图纸上的方案构建各类隧道构件的三维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分类汇总,建立隧道构件族库;
4)、构建隧道BIM模型:根据实际交通工程项目中的隧道工程,调用隧道构件族库中的隧道构件族,通过外部数据文件驱动,实现隧道构件族参数修改,生成对应族实例,最后进行统一装配,形成完整的隧道BIM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逐级分类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级分类:隧道工程结构按其组成部分分为洞身结构、洞门结构、附属建筑物、防排水系统;
第二级分类:洞身结构分为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暗洞衬砌结构、明洞衬砌、管片、竖井;洞门结构由端墙、翼墙及端墙背部的排水系统组成;防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盲沟、泄水孔;附属建筑物包括避人洞和避车洞、通风设备、电气化铁道的接触网、电缆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组织的编码规则来实现对构件编码的总体设计,编码规则为:
每一类隧道构件的编码分为一级代码、二级代码和三级代码,每级代码由2位数字组成,不足6位时用00补齐,一级代码与二级代码之间用“-”连接;
所述一级代码为隧道各组成部分代码;二级代码为不同组件按照各自形式、结构或功能划分结果的代码;三级代码表示各组件按照结构进一步细分的构件代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隧道构件的参数包括表示构件形状和外观的几何参数、材质参数以及为满足运营维护管理需要的监控和监测数据、养护管理数据、环境和荷载数据、病害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构件参数的规范化设计包括参数名称和类型的规范化、材质参数以及其他扩展参数取值的统一规定,实现构件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参数规范化设计结果创建共享参数文件,在不同的族和项目中使用,从而方便信息的提取和重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构建三维模型需满足以下原则:
A、对于隧道结构中的常规构件,选择公制常规模型作为样板文件;对于异性构件,选择自适应公制常规模型作为样板文件;
B、对每个参照平面进行命名,并将隧道结构边线与参照平面锁定,在后面的尺寸参数设置中,则可以标注与参照平面的距离,从而实现族参数与参照平面相互关联,便于参数驱动;
C、在建立模型的时候,依据原点和中心参照进行对称定位,按照从下至上、从左至右的建模顺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对于几何形状复杂的三维模型,采用嵌套族的方法,先对隧道构件进行分解,创建多个嵌套族,然后载入主体族进行组合,形成最终构件族即隧道构件的三维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分类汇总的具体过程如下:
三维模型创建完成后,逐一调整各参数测试隧道构件族的行为,检验隧道构件族参数是否能够驱动三维模型的变化,调试完成后对隧道构件族按照主要参数、隧道结构,与实际运营维护管理需要相结合进行分类汇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平台构建隧道BIM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修改隧道构件族参数,生成对应族实例时,采用外部数据驱动的方式对隧道构件进行实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09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