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6935.2 | 申请日: | 201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8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方王凯;陈正坚;吴锡清;杨凯元;赵言松;徐迪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18;B32B27/08;B32B7/12;B32B38/00;B29D7/01;C09D163/00;C09D7/65;C09D7/61 |
代理公司: | 33293 杭州快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冬玲 |
地址: | 313219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愈合 聚酯薄膜 隔热保温 隔热保温层 涂布层 芯层 自愈合能力 依次设置 自愈合层 胶粘层 加宽 应用 优化 | ||
本公开一些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自愈合涂布层、PET基膜层、胶粘层、第一隔热保温层、芯层和第二隔热保温层,其中,所述自愈合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12μm至25μm,所述芯层的厚度为10μm至20μm,本方案中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隔热保温能力,从而大大优化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性能。另外,自愈合涂布层的设置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自愈合能力,加宽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贴膜、食品包装膜、电子光学显示膜等领域薄膜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时由于薄膜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易划伤破损,这些细小的划伤极大损害了薄膜的整体美观性和可视性,而修复这类损伤成本较高且比较繁琐,严重阻碍了薄膜的进一步拓展应用。
现有技术中的薄膜不具备自愈合能力,严重制约着薄膜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薄膜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该薄膜具有自愈合能力,加宽了薄膜的应用范围。
在第一方面,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自愈合涂布层、PET基膜层、胶粘层、第一隔热保温层、芯层和第二隔热保温层,其中,所述自愈合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12μm至25μm,所述芯层的厚度为10μm至20μm。
本公开一些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自愈合涂布层、PET基膜层、胶粘层、第一隔热保温层、芯层和第二隔热保温层,其中,所述自愈合层的厚度为1μm至10μm,所述PET基膜层的厚度为12μm至25μm,所述芯层的厚度为10μm至20μm,本方案中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隔热保温能力,从而大大优化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性能。另外,自愈合涂布层的设置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自愈合能力,加宽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应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PET基膜层包括重量份为70%的光学级PET原料粒子和重量份为30%的PET聚酯切片。
该方案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良好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胶合层为EVA热熔胶、聚氨酯、聚酰胺、EEA中的一种或多种。
胶合层胶合性能好,提高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稳定性,延长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均为紫外、红外吸收或阻隔层。
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具有抗紫外、红外或阻隔能力,优化了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均包括重量份为10%至55%的紫外、红外吸收或阻隔母粒,重量份为45%至90%的光学级PET原料粒子。
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具有良好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的总厚度为5μm至10μm。
第一隔热保温层、第二隔热保温层厚度合理,进而使得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具有良好的柔性。
作为优选,所述芯层包括重量份为65%至100%的光学级PET原料粒子,重量份为0%-30%PET回料粒子,重量份为0%-3%的色母粒子。
芯层具有良好的性能,优化了自愈合隔热保温聚酯薄膜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和顺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6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