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含钒铬泥中回收钒和铬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95722.8 | 申请日: | 2019-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东;李兰杰;郑天新;高明磊;周冰晶;李男;王海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34/22 | 分类号: | C22B34/22;C22B34/32;C22B7/00;C22B1/00;C01G37/14;C01G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067102***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钒铬泥中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含钒铬泥中回收钒和铬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含钒铬泥与碱液混合后进行脱氨处理,然后进行反应浸出,固液分离,得到含钒铬浸出液和浸出渣;将得到的含钒铬浸出液进行结晶,分别得到铬酸盐晶体和钒酸盐晶体。本发明通过将含钒铬泥与碱液混合后先进行脱氨,再进行浸出与结晶,充分回收含钒铬废弃物中有价金属元素,钒的浸出率达到77%以上,铬的浸出率达到93%以上,所得结晶产物的纯度较高;所述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清洁环保,适用于多种含钒铬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从含钒铬泥中回收钒和铬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钒钛磁铁矿作为一种重要的共伴生矿,其中的铁、钛、钒和铬均为重要的战略金属,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化工、冶金等领域。钒和铬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相近,在提取过程中往往难以分离,例如在钒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置时通常会留下含钒铬泥,其主要成分包括V2O5、Cr(OH)3、CaO、Na2O和Fe2O3等,通常采用的为此需要将钒、铬等元素回收利用,同时,该含钒铬泥长期存放三价铬会被氧化为六价铬,后者为有毒物质,更有必要进行回收处理。
含钒铬原料提钒后的废水由于所用工艺的不同,有时也会含有NH4+,既而进入含钒铬泥中,含钒铬泥在回收处理时也需要考虑。CN 108998676A公开了一种从含钒铬泥中回收钒、铁和铬元素的新方法,该方法以硫酸为浸出剂,采用强化浸出方法,将含钒铬泥中有价金属元素完全迁移到浸出液中,然后经高温高压进行除铁脱钒处理,得到的硫酸铬溶液干燥处理,得到碱式硫酸铬产品,而除铁脱钒产物经碱浸出后,得到氢氧化铁和钒酸钠溶液,结晶得钒酸钠产品。该方法并未对铵根离子进行去除,在高温高压处理时会分解产生气体,或者留存于溶液中影响产品纯度。
CN 102642970A公开了一种钒渣提钒高盐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先加入碱性物质去除金属杂质离子得到澄清废水,再调节pH值至10~12后升温脱出氨气,氨气被吸收制备铵盐,脱氨后的废水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得到钠盐和冷却水,该方法中只是去除杂质离子,但对于可以与钒共溶的铬等并未分离,所得钠盐并非单一盐类,纯度较低。
综上所述,对于含钒铬固体渣的回收处理,还需要改进方法,既能够实现钒和铬的高效分离,又能达到较高的回收率,同时简化操作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含钒铬泥中回收钒和铬的方法,所述方法先将含钒铬泥脱氨处理后,再进行碱性浸出,以保证有价金属钒和铬充分浸出与高效回收,并得到高纯度结晶产品;所述方法操作简便,实现了有价金属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含钒铬泥中回收钒和铬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钒铬泥与碱液混合后进行脱氨处理,然后进行反应浸出,固液分离,得到含钒铬浸出液和浸出渣;
(2)将步骤(1)得到的含钒铬浸出液进行结晶,分别得到铬酸盐晶体和钒酸盐晶体。
本发明中,含钒铬泥属于钒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仍含有钒、铬等多种有价金属元素,有必要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将含钒铬泥与碱液混合后先进行脱氨,以避免后续反应浸出过程中产生氨气以及铵根离子对后续结晶过程的影响,之后在碱性条件下充分浸出后,选择合适的温度分别结晶,得到高纯度结晶产物;所述方法通过简单操作实现含钒铬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清洁高效。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57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