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碳五馏分制备高纯度双环戊二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2617.9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9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秦技强;常慧;叶军明;夏蓉晖;曹强;瞿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7/04;C07C7/148;C07C7/163;C07C7/177;C07C13/61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馏分 制备 纯度 双环戊二烯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双环戊二烯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从碳五馏分中制备高纯度双环戊二烯的方法,步骤包括:①裂解碳五馏分分离的粗双环戊二烯原料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选择加氢反应,催化剂为经过中毒处理的Ni系催化剂;②加氢后的物料送入解聚反应精馏塔,解聚生成环戊二烯,③环戊二烯经一段聚合反应器、二段聚合反应器和三段聚合反应器聚合得双环戊二烯。该方法以乙烯副产物C5馏分分离得的粗双环戊二烯为原料,采用选择加氢工艺将降冰片烯加氢转化为相对稳定的物质,可有效消除原料在解聚反应精馏塔中的副反应,得到含量大于99%的高纯度双环戊二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环戊二烯法,特别是一种从碳五馏分制备高纯度双环戊二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环戊二烯(DCPD)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物C5馏分,主要途径为C5馏份中的环戊二烯(CPD)经聚合后分离得到。由于聚合过程中存在着副反应,得到的粗双环戊二烯产品纯度为80%左右,其主要副产物为降冰片烯(环戊二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体)。通常粗双环戊二烯用于生产树脂或代替部分苯酐生产不饱和聚酯,附加值不高;而超高纯度(大于99%)的双环可用于生产反应注射成型工程塑料聚双环戊二烯(PDCPD),其产品可替代某些金属和工程塑料,广泛用于土木、建筑、车辆、船舶及机械方面,价值大大提高。
目前工业上主要以粗双环戊二烯为原料,通过解聚-再二聚法来获得高纯度(纯度95%)DCPD,而在优化的条件下可获得超高纯度的DCPD(纯度99%)。如CN102060649A公开了一种制备高纯度双环戊二烯的方法,采用高温载体,双环戊二烯在其中解聚,但多聚物在其中聚集,容易结焦,在工业应用中装置无法长时间运行。美国专利US5321177A公开了一种高纯度双环戊二烯生产过程,采用管式反应器解聚双环戊二烯,这种方式DCPD裂解较完全,但同时降冰片烯(NB)也发生裂解反应,产品中含少量异戊二烯(IP)影响环戊二烯产品的纯度,与环戊二烯难以分离,故难以获得高纯度双环戊二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CN105585415A开展了裂解C5馏分分离中反应精馏技术的开发研究,采用二个反应精馏塔将反应与精馏相结合,通过调节反应精馏塔的操作参数控制反应方向及反应深度,来提高产品双环戊二烯的纯度和收率。但由于IP和CPD都易发生聚合反应,且CPD二聚与IP和CPD的共聚速率差距不大,其反应深度很难控制,为保证双环戊二烯的纯度,会有较多的未聚合的IP和CPD从塔顶排出循环,影响收率且极大地增加了能耗。
由此可见,现有脱除环戊二烯中杂质(异戊二烯)的技术中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无法同时满足产品双环戊二烯的高纯度和高收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乙烯副产物C5馏分制备高纯度双环戊二烯的方法,该方法以乙烯副产物C5馏分离得到的粗双环戊二烯为原料,采用选择加氢工艺将降冰片烯加氢转化为相对稳定的物质,可有效消除原料在解聚反应精馏塔中的副反应,再通过适宜的二聚工艺,得到高纯度的双环戊二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从碳五馏分制备高纯度双环戊二烯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粗双环戊二烯原料进入固定床反应器,使原料中的NB(异戊二烯和环戊二烯的互聚体)进行选择加氢反应,催化剂为经过中毒处理的Ni系催化剂;
催化剂床层反应条件:氢烃摩尔比为1:(1~2),质量空速为6~20hr-1,反应温度为0~40℃,反应压力为1.0~3.0MPa;
2)将步骤1)加氢后的物料送入解聚反应精馏塔,在解聚反应精馏塔内解聚生成环戊二烯;
解聚反应精馏塔内解聚反应条件:常压,塔顶温度为35~45℃,塔釜温度为150~200℃,回流比为1~5;
3)步骤2)得到的环戊二烯依次通过一段聚合反应器、二段聚合反应器和三段聚合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得双环戊二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26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贝替定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支持修改收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