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8758.3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1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强;任传栋;杨波;林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邹平大展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74 | 分类号: | C07D213/74 |
代理公司: | 37205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622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盐 有效地 偶氮 合成化合物 后续处理 化学合成 还原过程 取代反应 碳酸氢钠 硝基还原 氯化铵 收率 去除 精制 还原 合成 保证 | ||
1.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化合物I和化合物II进行取代反应合成化合物III,再将化合物III进行还原,得到产物IV;在化合物III还原过程中加入无机盐,化合物的具体结构如下:
化合物I:化合物II:化合物III:
产物IV:杂质V: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品IV的的合成步骤如下:
以化合物III计,向反应器中加入化合物III,再加入3.0-3.1g/g的纯化水和3.55-3.6g/g的甲醇,搅拌均匀后加入1.95~2.03g/g的九水硫化钠和1.25~2.0eq的无机盐,升温至70~80℃,保温反应2h;检测反应完全后,降温至20~30℃;向反应液中加入6.5~7.0g/g的二氯甲烷,搅拌萃取,静置分层,取有机相;有机相用纯化水洗涤两次,每次纯化水用量为3g/g,洗涤后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将干燥后的有机相过滤,滤液在40~50℃下减压蒸馏,蒸至反应液剩余体积约为2ml/g时,加入3.4~4g/g的正庚烷,继续40~50℃减压蒸馏,蒸至反应液剩余体积约为2ml/g时,降温至5~10℃,搅拌析晶1~2h,过滤,湿品50~55℃烘干,得产物IV。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III的合成步骤如下:
以化合物II计,取化合物II,加入2.1~2.3g/g的二甲基亚砜,搅拌溶清后,依次加入0.21~0.23g/g的氯化锂、1.06~1.15g/g的化合物I、0.70~0.80g/g的三乙胺,升温至80~85℃,保温搅拌反应12h,检测反应完全后,降温至15~25℃搅拌析晶1~2h;过滤,湿品50~55℃干燥,得化合物III。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为氯化铵、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和碳酸氢铵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IV的的合成步骤中,无机盐的投料比以化合物III计为1.8eq。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II的合成步骤中,化合物I的投料量以化合物II计为1.1g/g。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II的合成步骤中,氯化锂的投料量以化合物II计为0.21g/g。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II的合成步骤中,三乙胺的投料量以化合物II计为0.75g/g。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合成5-(N-BOC-哌嗪-1-基)吡啶-2-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IV的的合成步骤中,九水硫化钠的投料量以化合物II计为2.00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邹平大展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邹平大展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87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