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87590.4 | 申请日: | 2019-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0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谭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思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静培 |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南顶路彩***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载体层 活性污泥法 微生物菌群 出水水质 传统活性污泥法 生物处理装置 污水处理过程 新型污水处理 选择微生物 生物发生 有机污泥 主动选择 缺氧池 臭味 氧池 杂菌 微生物 生态系统 污水处理 调试 地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所述系统通过在缺氧池和好氧池内设置负载有微生物菌群的微生物载体层,将生物处理装置作为生物发生系统,为微生物载体层提供微生物菌群,模拟活性污泥法构造小型生态系统进行污水处理,使得污水处理过程由被动选择微生物变为主动选择微生物,避免了传统活性污泥法中大量杂菌的存在。该发明方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能够大大节省电费,提高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三类水出水水质,并能够显著缩短调试时间,并且不产生有机污泥和臭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工艺就是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一般情况下实际污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质,仅采用单一的处理方法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以较低的处理成本获取较理想的处理效果,往往需要根据多种因素,将数种处理技术方法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和前后顺序进行合理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净化处理系统。其中的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在污水中将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SBR、A/O、A/A/O、氧化沟等相关工艺方法。传统活性污泥法需要培养细菌,需要根据情况添加污泥,操作繁琐,调试不易学习。
载体化技术是一种通过离子吸附、包埋、交联、共价结合等生物工程手段,将多种特定选配的优势微生物菌群固定“睡眠”于一个多酶体的载体中的技术。通过强大的微生物工程技术和经验对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并筛选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种,通过吸附、包埋等高科技手段使其“睡眠”于载体中。
中国专利文献CN207792816U公开了一种NAS-MBR非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将非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与生物膜反应器技术相结合进行污水的处理,但是MBR膜造价高,容易堵塞和脱落,需要定时进行清理,且寿命短,需要更换,给污水处理过程带来很多不便,并且间接的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微生物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微生物繁殖速度低、流失大、保存时间短、产生污泥和臭味、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提出一种快速提高微生物浓度、显著提升微生物的适应和繁殖能力、维持微生物的长期存活、不产生污泥和臭味的污水处理工艺和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沉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生物滤池、混凝池、沉淀池、清水池、污泥干化池;
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均设有微生物载体层,所述微生物载体层包括载体和附在所述载体上的微生物菌群;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池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的下游依次设置生物滤池和混凝池;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底部均设有用于为所述微生物载体层提供微生物菌群的生物处理装置和纳米曝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第二好氧池之间设置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上设置回流泵,好氧池中的水回流至厌氧池的末端,即缺氧池的进水口处,回流比是根据运行变化情况,来调节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沉砂池与厌氧池之间装有管道电加热器;所述调节沉砂池为地下钢筋砼结构;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均为圆柱立体钢结构或钢砼结构;所述好氧池为长方体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载体层的载体由聚丙烯材料组成,所述微生物载体层的体积占充填率为池容的35%-45%。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处理装置已经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19207580773,申请名称为“一种改进增强型生物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思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思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75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