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矫正装备与矫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6587.0 | 申请日: | 201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于大国;尹忠伟;李梦龙;王健;赵明;申鹏;王峰;马靖;赵晓巍;王琦玮;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51/00 | 分类号: | B21C51/00;B21D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51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矫正 装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孔矫正装备与矫正方法。矫正装备包括检测设备、矫直设备。检测设备有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带孔工件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通过探测部分绕支点的运动、由光斑及其变化信息获得孔的直线度。在矫直设备上分布有多个专用加力器,力的大小与各部位的误差有关。矫直方法的步骤为:第一,带孔工件运动,探测部分绕支点转动;显示光斑位置与孔的直线度;第二,加力器加力矫直,力的大小与误差有关。第三,多次检测与加力。所采用的方式有冷矫直或热矫直。本发明采用了光学放大原理,降低了探测部分绕自身轴线旋转带来的误差,检测与矫直精度高,摩擦小,可用于大、小直径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孔矫正装备与矫正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矫直器用来矫正矫直钢丝等线材直线度,在线材钢丝拉拔成型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物理作用,由微小导轮,调节螺丝,支架,垫片等构成。部分企业生产校直管材的设备,校校直轮、整圆轮布置在垂直、水平两个方向上,以两个平面对管进行整圆与校直,每根管有两组整圆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能提高孔的检测与矫直精度的装备与方法,适用于带有大直径孔和小直径孔的工件。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创新点实现。
1.孔矫正装备包括检测设备和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检测设备有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人手或驱动部分使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探测部分位于孔内的装置有与孔壁接触的零件或与孔壁之间存在气膜;探测部分能够绕支点在空间内运动;光学部分的光线及光斑能随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的运动而变化;光学部分的光发射装置位于孔内或孔外;光学部分与探测部分位于支点的一侧或两侧;所设计的光线位置与带孔工件孔的中心线在理论上同轴或不同轴,运算显示部分对光斑位置信息进行计算、显示光斑位置或其变化或其变换后的信息;支点可以在孔内或孔外;探测部分采用对称式结构或非对称式结构;探测部分是整体或分体式;带孔工件立式或卧式放置;在矫直设备上沿带孔工件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圆周方向分布有多个专用加力器,形成专用加力器阵列;加力前测量各个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各个专用加力器施加力的大小与所在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有关。有加热装置或没有加热装置。
2.孔矫正方法包括检测设备、矫直设备和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设备有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人手或驱动部分使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探测部分位于孔内的装置有与孔壁接触的零件或与孔壁之间存在气膜;探测部分能够绕支点在空间内运动;光学部分的光线及光斑能随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的运动而变化;光学部分的光发射装置位于孔内或孔外;光学部分与探测部分位于支点的一侧或两侧;所设计的光线位置与带孔工件孔的中心线在理论上同轴或不同轴,运算显示部分对光斑位置信息进行计算、显示光斑位置或其变化或其变换后的信息;支点可以在孔内或孔外;探测部分采用对称式结构或非对称式结构;探测部分是整体或分体式;带孔工件立式或卧式放置;在矫直设备上沿带孔工件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圆周方向分布有多个专用加力器,形成专用加力器阵列;加力前测量各个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各个专用加力器施加力的大小与所在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有关;矫直方法的步骤为:第一步,驱动装置或人手使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探测部分因孔各个部位偏离理想位置,即存在误差而绕支点转动;光学部分的光线及光斑随探测部分的运动而变化;读数部分显示光斑位置或其变换后的信息;第二步,多个专用加力器加力矫直带孔工件,各个专用加力器施加力的大小与所在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有关;所采用的方式有冷矫直或热矫直;第三步,必要时,移动带孔工件或转动带孔工件,重复检测或重复加力。有加热装置或没有加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6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锁扣装置的全钢围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斜桩结合竖锚的新型支护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