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84592.8 | 申请日: | 2019-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7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桥;王新树;孔令静;汪跃中;韩友国;张飞;付超;郭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唐述灿 |
| 地址: |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系统 制热 使用寿命 车辆领域 交替的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涉及车辆领域。由于在空调系统的制热等级为第一制热等级或第二制热等级时,第一PTC加热器和第二PTC加热器可以交替的进行工作,在空调系统的制热等级为第三制热等级时,第一PTC加热器进行工作,或者,第一PTC加热器和第二PTC加热器同时进行工作,避免了空调系统的某个PTC加热器持续处于工作的状态,因此提高了各个PTC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提高了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中通常安装有供电设备(例如电池),以及与该供电设备连接空调系统,该供电设备可以为空调系统供电,以使该空调系统调节车辆的车舱内的温度。其中,空调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加热器和第二PTC加热器,该第一PTC加热器的额定功率小于第二PTC的加热器的额定功率。
相关技术中,在需要升高车辆的车舱内的温度时,即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可以启动空调系统中的第一PTC加热器和/或第二PTC加热器。例如,在空调系统的第一制热等级下可以启动第一PTC加热器,在第二制热等级下可以启动第二PTC加热器,在第三制热等级下,可以同时启动第一PTC加热器和第二PTC加热器。其中,空调系统的第一制热等级的制热量、第二制热等级的制热量以及第三制热等级的制热量逐渐增大。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每个制热等级下,PTC加热器启动后持续工作,导致PTC加热器的使用寿命较短,从而导致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可以解决相关技术的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正温度系数PTC加热器和第二PTC加热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制热等级,所述制热等级包括:第一制热等级、第二制热等级和第三制热等级;
若所述空调系统的制热等级为第一制热等级或第二制热等级,控制所述第一PTC加热器和所述第二PTC加热器交替的进行工作;
若所述空调系统的制热等级为第三制热等级,控制所述第一PTC加热器进行工作,或者,控制所述第一PTC加热器和所述第二PTC加热器同时进行工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第一PTC加热器和所述第二PTC加热器交替的进行工作,包括:
若所述空调系统的制热等级为所述第一制热等级,在相邻的两个启动周期中的一个启动周期内,控制所述第一PTC加热器进行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PTC加热器停止工作,在所述相邻的两个启动周期中的另一个启动周期内,控制所述第一PTC加热器停止工作,控制所述第二PTC加热器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PTC加热器的工作时长与所述第二PTC加热器的工作时长,均小于所述启动周期的持续时长。
可选的,所述控制第一PTC加热器和所述第二PTC加热器交替的进行工作,包括:
若所述空调系统的制热等级为所述第二制热等级,在相邻的两个启动周期中的一个启动周期内,控制所述第一PTC加热器进行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PTC加热器停止工作,在所述相邻的两个启动周期的另一个启动周期内,控制所述第一PTC加热器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二PTC加热器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PTC加热器的工作时长与所述第二PTC加热器的工作时长,均等于所述启动周期的持续时长。
可选的,控制所述第一PTC加热器进行工作,或者,控制所述第一PTC加热器和所述第二PTC加热器同时进行工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4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