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车道双列式小型汽车编队智能控制系统及编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2626.X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5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许胜;王亚飞;张恒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165 | 分类号: | B60W30/165;H04W4/46;G08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芸 |
地址: | 2100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道 双列式 小型 汽车 编队 智能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车道双列式小型汽车编队智能控制系统及编队方法,属于汽车编队领域。本发明通过将大小仅为普通小汽车四分之一的小型汽车在城市单车道上双列式编队,编队由多辆小型汽车组成,每辆车都装有智能控制终端。其中,第一辆车为有人驾驶,其余车辆通过接收第一辆车的信息以及传感器信息自动调整编队内车辆之间纵、横向距离,实现车辆编队行驶,缩小车距,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车道双列式小型汽车编队智能控制系统及编队方法,属于小型汽车编队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小汽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有限的道路空间随着车辆的增多逐渐拥堵,汽车编队作为一种有效解决办法应用而生。汽车编队可以缩小车距,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目前的车辆编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人驾驶车队,比如物流运输、消防车抢救火灾,通过驾驶员驾驶车辆实现车辆编队;一种是无人驾驶技术,通过车路协同、车车通信实现车辆编队。两种方式都存在问题,前者车距过大,且不固定,需要驾驶员时刻注意前方车辆动态,后者要求车辆自身能够应对各种交通情况,并且需要路侧设备提供各种道路信息作为支持。
发明内容
针对车辆编队的现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车道双列式小型汽车编队智能控制系统及编队方法,以提高车辆编队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车道双列式小型汽车编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终端、显示屏、GPS定位装置、电子罗盘、无线通信设备、测距雷达和用户输入设备,其中智能控制终端分别与显示屏、GPS定位装置、电子罗盘、无线通信设备、测距雷达和用户输入设备连接。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采用DSRC技术。
所述用户输入设备是键盘。
所述用户输入设备是触摸屏。
所述用户输入设备是语音输入装置。
一种单车道双列式小型汽车编队智能控制系统的编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没有进行车辆编队的情况下,每一辆车处于自由行驶的状态,由驾驶人控制,这些车辆默认为领航车辆,智能控制终端一直处于开启的状态,智能控制终端通过GPS定位装置、电子罗盘获取自身车辆位置与航向,通过测距雷达测量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当与周围车辆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时发出声音通知驾驶员调整车辆状态,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与周围车辆进行通信,交换信息,上述这些信息都在显示屏上显示;
(2)有跟随需求的车辆发送编队请求,上述领航车辆接收后车编队请求,两车通过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有跟随需求的车辆通过自身的GPS定位装置、电子罗盘获取自身车辆位置及航向数据后送到智能控制终端,智能控制终端将用户输入的出行信息出行路线、目的地、处理过后的自身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行驶方向及请求编队信息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给领航车辆;
(3)领航车辆过无线通信装置接收有跟随需求的车辆发送的数据,送到自身的智能控制终端,智能控制终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与自身的出行信息、车辆状态进行比对,同时根据自身位置与有跟随需求车辆的位置计算两车之间的距离,如果当前两车出行路线部分相同或者目的地相同,领航车辆在有跟随需求车辆的前方,并且车辆的行驶速度差值在设定的范围内,行驶方向相同,两车之间的距离在设定的范围内,则领航车辆同意有跟随需求车辆的请求;
(4)在领航车辆同意有跟随需求车辆的编队请求之后,领航车辆由驾驶员调整靠当前车道左侧行驶,同时智能控制终端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当前领航车辆位置、行驶速度,有跟随需求的车辆智能控制终端接收到领航车辆发送的数据后,自动控制车辆加速、变道,并不断计算两车之间距离,相对位置,最后靠领航车辆右侧行驶,与领航车辆平行,此时有跟随需求车辆的左侧的测距雷达测量与领航车辆之间的距离,并不断调整两车之间侧向距离,使两车保持设定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2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