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PGA的基2-2快速傅里叶变换硬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8042.5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5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为;骆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2 | 分类号: | G06F30/32;G06F17/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pga 快速 傅里叶变换 硬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基2‑2快速傅里叶变换硬件设计方法,由四级相似的蝶形单元、旋转因子乘法器模块、正序输出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每级蝶形单元电路结构和工作方式均相似,只是其中的移位寄存器深度按等比数列方式依次递减;蝶型单元,其作用是对输入数据的实部和虚部进行加减运算,运算结果进入后面的旋转因子乘法器单元,实现数据与旋转因子相乘的功能,其中奇数级进入简单旋转因子乘法器单元,而偶数级进入通用旋转因子乘法器单元,其中第四级运算之后的旋转因子都为1;正序输出模块通过比特反位的方式将最终数据结果重新排序,使其按照正确的顺序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简称VLSI)设计范畴,设计出一种基于现代FPGA技术特点的基22算法结构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硬件实现结构。
背景技术
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由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ation,DFT)发展而来,已经成为信号处理中最重要的算法之一,在通信、滤波以及数字频谱分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为满足数字信号处理的实时性需求,人们已经提出许多算法和硬件结构,来提高处理速度以及减少硬件资源的使用情况。
目前主要有Good-Thomas算法、Winograd算法、CORDIC算法以及Cooley-Tukey算法四种形式。其中Cooley-Tukey算法应用最多,该算法于1965年被J.W.Cooley和J.W.Tukey提出,它利用旋转因子的特性,将一维长序列的DFT转换为容易计算的二维或多维DFT,从而减少运算量。分解的基数越高,运算量越少,但蝶形结构越复杂而不易实现。紧接着G.Sande和J.W.Tukey又提出了快速频域抽取(Decimation In Frequency,DIF)基2算法,使得FFT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应用成为可能,开启了数字信号处理的新纪元。1996年瑞典隆德大学的Prof.He在论文《ANew Approach to Pipeline FFT Processor》[1]中综合了高基数算法硬件消耗少和基2算法易于实现的优点提出了基22-FFT算法,其以运算量小、蝶形运算简单等优势,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迅速发展,此算法的提出是FFT硬件架构设计的里程碑。
目前FFT处理器的典型处理方式主要有顺序处理,流水线处理,并行处理和阵列处理四种,这几种处理方式的硬件消耗依次增加,运算速度也依次提升,综合折中考虑这两个因素,流水线处理方式有较大优势。它是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解为几个独立并行的子过程,每一级都使用一个独立的蝶形运算单元和存储单元,用它们来完成这一级所有数据的计算和保存工作,各蝶形运算单元之间按照顺序工作。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流水线型FFT架构发展出两种常用结构:一种是串行流水线结构,这种结构每个时钟周期处理1个采样点数据,主要有单路延迟反馈结构(Single-path Delay Feedback,SDF)和单路延迟交叉结构(Single-path Delay Commutator,SDC);另一种是并行流水线结构,这种结构每个时钟周期处理多个采样点数据,主要有多路径延迟反馈结构(Multi-path Delay Feedback,MDF)和多路延迟交叉结构(Multi-path Delay Commutator,MD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8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真方法
- 下一篇:基于非易失器件的通用逻辑综合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