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瑶药材益母姜的质量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6252.0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6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韦必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必爱 |
主分类号: | G01N30/90 | 分类号: | G01N30/90;G01N30/91;G01N30/06 |
代理公司: | 45118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来光业 |
地址: | 530324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益母 药材 薯蓣皂苷元 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 薄层色谱鉴别 线性关系 有效控制 质量评价 重现性 专属性 瑶药 定性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瑶药材益母姜的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瑶药材益母姜的定性检测以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定量检测。本发明建立的益母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适用于瑶药材益母姜的定性检测。对益母姜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定量检测,重复性、精密度良好,线性关系好,稳定性较高,操作可行。对益母姜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方面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促进广西瑶药益母姜的开发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瑶药材质量评价领域,具体是瑶药材益母姜的质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益母姜为姜科植物闭鞘姜
益母姜的性味、毒性、产地加工方面,各典籍记载不一,历版《中国药典》和瑶药标准中均未收载本品,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就容易造成本品性味、产地加工方法的混乱,药材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影响其临床疗效。国内的乔春峰和苏新民等分别开展了闭鞘姜类药材的鉴别研究和傣药材闭鞘姜质量研究,Pratap Singh等也对印度当地的闭鞘姜进行了生药学研究。然而本发明人通过对比发现,瑶药材益母姜与闭鞘姜虽为同一基源药材,但因各地区的气候、土质不同等原因,益母姜的内含物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已有的鉴别方法不能对益母姜药材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无法对广西地区益母姜药材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价。瑶药益母姜应用广泛,但因缺乏规范可行的质量评价方法,使得其疗效差异较大,影响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目前公开文献中还未见有关于益母姜质量评价方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瑶药材益母姜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目的是针对广西地区益母姜药材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价。
为了有效控制瑶药材益母姜的质量,本发明对广西11批不同产地益母姜药材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项目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建立其质量标准,为广西瑶药材益母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瑶药材益母姜的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瑶药材益母姜的定性检测以及定量检测;
所述的瑶药材益母姜的定性检测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益母姜药材粉末各2.0 g,以30 ml乙醇超声30 min,滤过,滤液滴加2 ml浓盐酸,加热回流2 h,放冷后用40%氢氧化钠溶液将滤液调至中性,蒸干,残渣用30 ml热水溶解,用二氯甲烷萃取2次,每次30 ml,合并两次下层萃取液,挥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1 ml,避光冷藏。同法配制对照药材溶液;
(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取薯蓣皂苷元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制成含薯蓣皂苷元 0.428 mg/ml 的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为空白甲醇溶液;
(3)分别吸取益母姜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及对照品溶液各3μl,点于同一块预制硅胶G薄层板上,用环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 ℃下加热至斑点清晰,分别在日光和365 nm紫外光下进行检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必爱,未经韦必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62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