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及用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1879.7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2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董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美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G01N3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快速 检测 易燃易爆 危险品 仪表 用法 | ||
1.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一体成型在外壳1尾端,所述外壳1顶端从右至左依次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主动吸气装置7、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和红外传感器9,所述主动吸气装置7分别包括易燃易爆气体传感器701、吸气扇702和吸气管703,所述外壳1表面镶嵌有显示屏4和声光报警器3,且外壳1内部分别安装有CPU芯片10和电路板11,所述外壳1内部安装有电源变换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和安装板2表面均粘接有橡胶垫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CPU芯片10的A/D口分别与易燃易爆气体传感器701、温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6连接;I/O口分别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8、红外传感器连接9、显示屏4连接;控制端分别与主动吸气装置7、显示屏4和声光报警器3的执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及用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探测环境中低浓度的易燃易爆危险品散发的气体(灵敏度优于1ppm液体汽油),通过专用电路、CPU转换为相应浓度的数字信号;
S2、一套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监测周边1.5米左右的人员走动情况,CPU采样得到开关量信息;
S3、一套红外传感器监测前方1米以内的障碍情况,CPU采样得到开关量信息;
S4、一套常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湿度,CPU采样得相应的数字信号;
S5、将所测环境中的易燃易爆危险品散发的气体浓度值融合环境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校准环境中的易燃易爆危险品散发的气体浓度测量值;
S6、对于上述S5计算的浓度并不直接与预定的阈值比较,它还经过2个关口:
1)、如果S3检测到周边无人,则,无论S5是何结果,CPU都不会输出报警信号,此时,必须排除诸如公共汽车进站加油等类似情况的无效报警。否则计算值有效,进入下一关;
2)、如果S4检测到前方有阻挡,则,调整阈值水平,因为此时,仪表进气口受一定程度的阻挡,妨碍仪表对气体的吸入,会导致信号衰减。
S7、将S5的计算浓度与最新的阈值比较,按照预定的分级方法确定报警等级:0级(不报)、1级、2级或3级,这样,将“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安装在公共汽车前门内,可以自动准确监视上车乘客是否携带燃易爆危险品,从而,将危险挡在车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及用法,其特征在于,对于S1,敏感的探头探测环境中易燃易爆危险品散发的微弱气味,通过专用电路转换为电信号,CPU采样得相应的数字信号。它和市面上的易燃易爆危险品检测探头不同的是,后者是测量的浓度高得多的气体,主要是用于监测易燃易爆危险品浓度是否达到燃点或引爆最低浓度,通常有几千甚至上万个ppm的浓度,而“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所用的敏感探头灵敏度优于1ppm液体汽油,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普通探头完全是不能胜任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及用法,其特征在于,对于S4,一套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湿度大小,通过专用电路转换为电信号,CPU采样得仪表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大小的数字信号,用于探测环境中易燃易爆危险品散发的微弱气味信息的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智能型快速检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仪表及用法,其特征在于,对于S5,将CPU所测的气体浓度(V)融合环境温度(T),湿度(RH)重新校准计算值,使测量值更接近实际值。
即:V实际浓度=f(V测量浓度,f(T),f(R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美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美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187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