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甲醇和乙醇制备丙烯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1347.3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0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强;刘秀云;孙孟清;傅爱晓;刘强;牟新东;王喜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9/34 | 分类号: | C07C29/34;C07C33/03;B01J23/06;B01J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赵帅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醇 乙醇 制备 丙烯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甲醇和乙醇制备丙烯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多组分Si‑Mg‑Zr‑Zn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甲醛作为助剂高效地合成丙烯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乙醇在反应中的单程转化率。未添加甲醛时,使用乙醇质量浓度为2%的反应原料,乙醇的单程转化率为19%;而同样条件下,添加甲醛时,即使使用乙醇质量浓度为10%的反应原料,乙醇的单程转化率也可达到43%。反应原料中乙醇的利用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由甲醇和乙醇制备丙烯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多组分Si-Mg-Zr-Zn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甲醛作为助剂高效地合成丙烯醇。
背景技术
丙烯醇又名烯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和羟基两种官能团,可参与氧化、还原、酯化、醚化、偶联、聚合等多种反应,合成一系列用途广泛的下游产品,在农用化学品、医药、香料以及有机合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目前丙烯醇的生产工艺包括环氧丙烷异构化、丙烯醛选择性还原、氯丙烯水解和乙酸丙烯酯水解等方法,如下反应式1所示。国外主要生产厂家包括利安德巴塞尔、大赛璐、昭和电工等。2007年,中国 台湾大连化学工业有限公司10万吨/年丙烯醇生产线启动,采用的是乙酸丙烯酯水解的工艺,国内丙烯醇需求得到很大的缓解和满足。
当前丙烯醇的生产工艺,从最初的原料丙烯开始,都需要经过多步才能完成,流程长、成本高、能耗高;并且生产中会用到酸、碱等催化剂或助剂,从反应原理上说就会有废液、固废等污染问题。针对当前的工艺现状,在本申请人之前提交的中国发明专利(CN107398264A)中,公布了一种Mg-Zr-Zn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并应用到以甲醇和正丙醇为原料反应生成异丁烯醇反应中。
发明专利(CN107398264A)中公布的催化剂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丙烯醇产物选择性(85-90%),反应的指向性高。但是根据前述专利的方法,在较低乙醇浓度的情况下(质量浓度2%),反应原料乙醇的单程转化率仍然较低(小于20%)。这样的不足会造成生产效率偏低,而这一点对于实际的生产过程非常重要,过低的生产效率会增加能耗和生产成本。针对前述发明专利中的这一问题,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提高原料转化率的方法,可以明显的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本发明在原有Mg-Zr-Zn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加入Si源,形成多功能Si-MgxZryZnzO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由甲醇和乙醇制备丙烯醇的方法中采用该新型的Si-MgxZryZnzO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同时加入甲醛作为助剂,实现了由甲醇和乙醇高转化率地制备丙烯醇,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该新型的Si-MgxZryZnzO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同时另外提出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前述发明专利(CN107398264A)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甲醇和乙醇制备丙烯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多组分 Si-Mg-Zr-Zn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甲醛作为助剂高效地合成丙烯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入MgaZrbZncSidOe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氮气载入甲醇、乙醇和作为助剂的甲醛进行反应,制备烯醇化合物,其中,进样的体积空速为0.1~1h-1,温度为150~350℃,压力为 0.1~5MPa。
将特定质量分数的乙醇、甲醛加入到甲醇中,混合均匀,配制反应溶液,然后用进样泵输送进料入固定床反应器中。
优选地,基于总反应液的质量,所述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20%,优选为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1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