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抑制策略的交通标志识别报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9005.8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9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金文辉;丁文敏;吴方义;刘卫东;邓晶;王爱春;黄少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7;G08G1/09;G08G1/097;G06V20/58;G06T7/00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唐棉棉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策略 交通标志 识别 报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抑制策略的交通标志识别报警方法,该抑制策略可根据具体车辆行驶的具体工况,有效地抑制无效警告,提高报警的准确性,能更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在限速范围内安全驾驶,以避免或者减少因为超速驾驶而受到的处罚或交通事故。其可包含如下抑制策略:1.根据获得的标识牌的清晰度进行抑制。2.获取驾驶员转向意图,并由累计权重进行抑制。3.根据辅标和车辆信息对限速牌进行抑制。4.根据标识嵌入类型进行抑制。5.根据标识的空间位置、车道线信息进行抑制。6.电子限速牌的抑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主动安全领域领域,尤指一种具抑制策略的交通标志识别报警方法,以能准确的提供交通标志识别报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的普及,各类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因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命以及财产损失。据统计,在各类交通事故中,驾驶员超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避免因驾驶员超速行驶所引起的重大安全隐患,通常会在道路的两旁设置道路限速标志牌和限速抓拍处罚,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可根据目视的限速值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以尽可能地保证安全。然而,目前单纯地通过标志限速牌提示驾驶员或限速抓拍处罚进行速度控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无法有效确保安全驾驶。进而出现了一些汽车通过前置摄像头抓拍限速标志牌,然后提醒驾驶员前方道路限速的交通标志识别(traffic signs recognition;TSR)功能,这种能自动识别车辆行驶路段的交通限速标志并发出提示信息的功能,极大的缓解了驾驶员超速行驶的可能性。但是目前出现的这些交通标志识别技术和方法,尚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限的部分解决目前车辆超速的问题。
例如中国专利CN106022300A《基于级联深度学习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和系统》和CN106529391A《一种鲁棒的限速交通标志检测与识别方法》,其分别提供了一种提交交通标志识别率的检测方法,但其均无法根据车、路和交通标志的实际空间情况给出正确的提示,很容易出现误报,由于并不是每次看到限速牌就有必要报警,从而导致驾驶体验不好,也容易导致顾客产生抱怨;而中国专利CN106204800A《自动交通标志识别提醒的方法、装置及行车记录仪》,则是通过摄像头单元采集原始视频图像;将原始视频图像中的可能的交通标志区域筛查出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进一步识别,判断所述可能的交通标志区域内的图像属于哪种交通标志,同时排除不是交通标志的情况,其能减少因识别错误产生的误报,但还是无法做到避免对一些涉及到具体工况时的误报的产生,例如限速牌是在匝道上,而汽车实际上是处于直行状态,此时即使正确识别出了限速牌,但也还是不应该报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抑制策略的交通标志识别报警方法,该抑制策略可根据具体车辆行驶的具体工况,有效地抑制无效警告,提高报警的准确性,能更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在限速范围内安全驾驶,以避免或者减少因为超速驾驶而受到的处罚或交通事故。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抑制策略的交通标志识别报警方法, 首先获取交通标志信息,并识别,然后根据车、路和交通标志的实际空间情况的实际情况,输出交通标志识别的报警信息,并且在输出报警信息时采用如下抑制策略:
1.根据标识牌的清晰度进行抑制,
1.1获取检测到的取消限速标识的识别质量,根据设定阈值对其进行抑制;
1.2获取检测到的限速标识的识别质量,根据设定阈值对其进行抑制;
2. 由场景分析,得到驾驶员转向意图,由累计权重进行抑制。
其中,由于驾驶员的驾驶意图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场景分析,才能较为准确的判断,因此本发明引入了权重概念,较佳的其具体方案如下:
2.1根据车速、匝道车速冗余、匝道可能的限速、限速标识的空间坐标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匝道限速;
2.2根据限速标识的空间坐标x1与预测的坐标x1',设置标识权重,如果没有向右转向的意图,将该标识抑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9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