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暗挖隧道转弯处格栅支护的安装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3136.5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侯海林;张景武;杨金鑫;张成龙;张伟;范志坚;何增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5 | 分类号: | E21D11/15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转弯 格栅 支护 安装 定位 方法 | ||
1.一种暗挖隧道转弯处格栅支护的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绘制隧道转弯处的格栅支护的布置平面图,并于所述布置平面图上标注每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左右两侧的连线;
于所述布置平面图中的隧道左右两侧的格栅支护之间作一穿洞线,所述穿洞线与所述连线相交于一交点,并分别计算得到每一榀格栅支护的左右两侧至所述交点的第一实际距离和第二实际距离;
于所述布置平面图中的隧道左侧的格栅支护上设置第一同步里程点、于所述布置平面图中的隧道右侧的格栅支护上设置第二同步里程点,并基于所述转弯处的弧度分别计算得到所述每一榀格栅支护的左侧至所述第一同步里程点的第三实际距离、所述每一榀格栅支护的右侧侧至所述第二同步里程点的第四实际距离;
于实际隧道中,基于所述布置平面图将所述穿洞线定位放线、将所述第一同步里程点和所述第二同步里程点定位标注于所述实际隧道中;
基于所述每一榀格栅支护的所述第一实际距离、所述第二实际距离、所述第三实际距离和所述第四实际距离,以所述实际隧道中的定位放出的穿洞线、所述第一同步里程点和所述第二同步里程点为基准,确定所述每一榀格栅支护的实际安装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隧道转弯处格栅支护的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布置平面图,使用全站仪将所述穿洞线定位放线于所述实际隧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隧道转弯处格栅支护的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每一榀格栅支护的实际安装角度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左右两侧放置于所述实际隧道中的第一同步里程点和第二同步里程点;
调整第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左右两侧的连线与定位放出的所述穿洞线之间的角度,使得第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左右两侧至所述连线与定位放出的所述穿洞线相交的实际交点的距离分别等于第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第一实际距离、第二实际距离;
以调整角度后的第一榀所述格栅支护为骨架浇筑形成一段弧形初支结构;
以所述实际隧道中的第一同步里程点和第二同步里程点为起点,分别沿前一段的弧形初支结构的结构面向前延伸后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第三实际距离和第四实际距离,并将后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左右两侧放置于所述第三实际距离处和所述第四实际距离处;
调整后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左右两侧的连线与定位放出的所述穿洞线之间的角度,使得后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左右两侧至所述连线与定位放出的穿洞线相交的实际交点的距离分别等于后一榀所述格栅支护的第一实际距离、第二实际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31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