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60836.9 | 申请日: | 2019-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9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刘亚;李展龙;刘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63B9/00 |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 地址: | 5107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过桥 临时工艺孔 密封舱壁 环线 开孔 切割 割除 安装密封 船舶舱壁 间隔布置 开孔设备 施工效率 施工作业 现场作业 密封舱 舱壁 外周 打磨 室内 遗留 规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定密封舱壁,并确定密封舱壁上临时工艺孔的形状;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形状在密封舱壁上规划一圈内环线和一圈外环线;在内环线和外环线之间确定两个以上过桥连接,各过桥连接沿着内环线的外周侧间隔布置,内环线、外环线以及任意相邻两个过桥连接围成切割部;通过开孔设备将各切割部割除;安装密封舱壁并在对密封舱室内进行施工作业之前割除各过桥连接;对切割后遗留在密封舱壁上的过桥连接残余进行打磨、以形成临时工艺孔。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开孔作业方法,减轻了后续开孔工序和回封工序的作业强度,简化了现场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船舶的首尾等线型变化较大的区域大都设置有一些密封舱室,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为了满足工作人员进入这些密封舱室施工作业的要求,这些密封舱室的舱壁上需要开设一些临时工艺孔,当施工完成后需要将这些临时工艺孔进行回封、以保证密封舱室的密封性。目前这些临时工艺孔的开设大都为人工开设,开孔之前,需要首先在相应的舱壁上绘制临时工艺孔的开设位置,然后需要操作工人通过人工切割的方式在舱壁上进行开孔作业,当施工完成后,还需要操作工人在相应的封板上手工开设焊接坡口、以方便后续的临时工艺孔焊接回封作业。上述人工开孔方式一方面由于开孔工序、回封工序步骤较多,牵涉工种较杂,使得临时工艺孔的开设和回封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手工开孔的不确定性,还容易造成开孔形状不统一,临时工艺孔的开设不能实现标准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舱壁临时工艺孔的开设工序复杂、效率低下且无法保证开孔标准的统一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舱壁临时工艺孔开孔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定密封舱壁,并确定密封舱壁上临时工艺孔的形状;
S2: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形状在密封舱壁上规划一圈内环线和一圈外环线;
S3:在内环线和外环线之间确定两个以上过桥连接,各过桥连接沿着内环线的外周侧间隔布置,内环线、外环线以及任意相邻两个过桥连接围成切割部;
S4:通过开孔设备将各切割部割除;
S5:安装密封舱壁并在对密封舱室内进行施工作业之前割除各过桥连接;
S6:对切割后遗留在密封舱壁上的过桥连接残余进行打磨、以形成临时工艺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7:按照确定的临时工艺孔形状加工对应的封板。
进一步地,在步骤S7中还包括对封板的至少一边加工焊接坡口。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坡口的角度为30°~60°。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8:在对密封舱室内施工完成后,通过封板对临时工艺孔进行焊接回封。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线和外环线的间距介于5mm~15mm。
进一步地,所述过桥连接的宽度介于10mm~40mm。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线和外环线均为腰型,所述腰型的长度在使用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过桥连接有两个,两个过桥连接对称布置在内环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开孔设备为数控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08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粒流线高精度匹配轴承外圈制备工艺
- 下一篇:半圆形槽内螺纹钢管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