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51005.5 | 申请日: | 2019-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8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房志红;居钰生;张春英;杨凯;袁宝良;朱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1/06 |
| 代理公司: | 11659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波 |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斗 不倒 发动机 发动机油底壳 汽车发动机 机油液面 双层结构 双层物体 旋转中心 应用环境 内置 上壳 坡度 重心 支撑 拓展 部署 | ||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由油底下壳、油底中壳以及油底上壳组成的油底外壳,还包括不倒油斗和油斗支撑。本发明通过内置一个双层结构的不倒油斗,利用双层物体重心偏置于同一旋转中心特点,降低不倒油斗的内斗受到路面的坡度状况的影响,将内斗稳定在一定姿态,从而使得内斗中的机油液面保持稳定,方便对发动机的其他附件进行部署,拓展了发动机的应用环境,同时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油底壳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下部,其作用是收集和贮存润滑油,保证机械运动部件的润滑与冷却,并且维持曲轴箱的工作压力。一般情况下,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油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会使润滑油消耗增多,过低则润滑不足会引起故障或零件损坏。
作为矿场道路行驶为主要工作环境的运输车辆,车辆经常行驶在长上坡、长下坡及大回转等路面,大的车辆倾角使得集滤器的吸油口高于油底壳的机油液面,产生短时的供油不连续,加速发动机运动部件的磨损,甚至损害;而车辆在加速与减速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有别于公路运输车辆,矿山道路中常见的长上坡、长下坡及大回转等路面下的车辆驾驶对发动机的参数提出了特殊要求,有必要对油底壳进行专门的设计,从而保证在矿山车辆使用的发动机机油保持良好润滑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采用不倒油斗结构置于油底壳内,实现发动机油斗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使得集滤器吸油口始终在机油液面内,而不会产生上述集滤器的吸油口高于油底壳的机油液面的情况。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由油底下壳、油底中壳以及油底上壳组成的油底外壳,还包括:
不倒油斗,设置于所述油底外壳内部,包括同球心的半球状内斗和半球状外斗,所述内斗用于储油,所述外斗与所述外斗活动连接以支撑所述内斗绕过球心的第一轴线在所述外斗内部转动;
油斗支撑,相对设置在所述不倒油斗的两侧,能够支撑所述不倒油斗使得所述外斗能够绕过球心的第二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呈夹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不倒油斗内设有集滤器吸油口,所述集滤器吸油口设置于所述内斗的底部,用于从所述内斗中取油。
作为优选,所述不倒油斗上方设有机体回油管,且所述机体回油管的出口位于所述内斗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轴线沿车辆长度方向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轴线沿车辆宽度方向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内斗外表面上相对的两侧固定有内销轴,所述外斗上设有与所述内销轴活动连接的第一销孔,所述内销轴的轴线为所述第一轴线线。
作为优选,所述外斗外表面上相对的两侧固定有外销轴,所述油斗支撑上设有与所述外销轴活动连接的L形槽,所述外销轴的轴线为所述第二轴线线。
作为优选,所述内销轴设置有台阶结构,用于对所述内斗进行轴向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外销轴设置有台阶结构,用于对所述外斗进行轴向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油底壳内设置不倒油斗结构,根据双层物体重心偏置于同一旋转中心特点,实现不倒油斗的内斗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使得集滤器吸油口始终在机油液面内。同时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油底壳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1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
- 下一篇:暴露于内燃机窜气的弹性体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