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巡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9526.7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3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姚继东;余天乐;盛忠义;张建强;朱继东;陆旭红;钱伟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H04N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巡检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巡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探伤移动平台进入隧道区域,将探伤移动平台上的多个CCD相机所在的圆环中心调整为隧道的圆心位置,以保证多个CCD相机与隧道内衬面的距离一致,然后启动隧道巡检;S2:根据探伤移动平台的位移量,每隔固定距离发送同步脉冲周期信号触发多个CCD相机、多个辅助光源同步工作,进行隧道内衬图像的拍摄;S3:对隧道内衬图像进行实时采集,并结合同步脉冲周期信号对隧道内衬图像进行编号;S4:对编号之后的隧道内衬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及病害点标注,同时,对病害点标注之后的隧道内衬图像进行拼接并实时显示。本发明具有检测速度快、时效性高、识别准确度高、巡检定位准、拍摄图像清晰的技术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巡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巡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这几年的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地铁隧道的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隧道中的开裂、渗漏、漏缆等隧道病害问题会严重影响轨道交通的安全,因此隧道巡检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国内隧道巡检工作主要依靠人工作业,这导致目前隧道巡检作业整体效率低下,准确率低,容易漏检,耗时长等问题。而目前自动智能巡检装置大多用于大型探伤车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特别地,现有的巡检探伤车时效性不高,需要首先进行隧道图像采集,由于图像处理的难度大、速度慢,需待收集完隧道的所有图像,再在后台平台进行隧道图像处理及病害点检测,在发现病害之后再去通知检修等部门去处理,如此导致隧道的巡检及后期处理的周期十分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巡检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时效性高、识别准确度高、巡检定位准、拍摄图像清晰的技术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巡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探伤移动平台进入隧道区域,将探伤移动平台上的多个CCD相机所在的圆环中心调整为隧道的圆心位置,以保证多个CCD相机与隧道内衬面的距离一致,然后启动隧道巡检;
S2:根据探伤移动平台的位移量,每隔固定距离发送同步脉冲周期信号触发多个CCD相机、多个用于CCD相机拍摄曝光的辅助光源同步工作,进行隧道内衬图像的拍摄;
S3:对隧道内衬图像进行实时采集,并结合同步脉冲周期信号对隧道内衬图像进行编号;
S4:对编号之后的隧道内衬图像进行图像识别、病害点标注和在线报警,同时,对病害点标注之后的隧道内衬图像进行拼接并实时显示。
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S1至S4执行过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读取隧道内的定位标签,根据定位标签的隧道结构信息对辅助光源进行亮度与曝光参数调整,以改变图像景深效果从而获取清晰图像。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4还包括以下步骤:若图像识别检测出病害点,则将病害点信息写入隧道内的定位标签。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探伤移动平台的位移量产生具有方向与位移量的脉冲信号;
S22:对脉冲信号进行整合及处理,得到同步脉冲周期信号,并判断当前探伤移动平台的行走方向以及脉冲数量获取探伤移动平台的里程,同时,对同步脉冲周期信号进行多分频输出,触发CCD相机及辅助光源同步工作,进行隧道内衬图像的拍摄。
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S1至S4执行过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读取隧道内的定位标签,根据定位标签内的定位信息对探伤移动平台进行里程校正。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4中,图像识别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接收隧道内衬 图像并存储;
A2:对隧道内衬 图像的重复区进行识别与图像剪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9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