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醛加氢制备醇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41952.6 | 申请日: | 201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0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李瑞祥;陈定伟;陈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欣华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3/58 | 分类号: | B01J23/58;B01J23/60;B01J23/89;C07C29/141;C07C31/125 |
| 代理公司: | 51223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杜朗宇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负载型催化剂 醇混合液 固定床反应装置 催化剂床层 催化剂性能 氧化铝载体 反应压力 复合载体 硅铝复合 氢气氛围 体积计量 液体状态 氢气 副产物 摩尔比 醛加氢 积碳 经平 空速 醚类 醛醛 缩合 钛铝 酯类 金属 | ||
1.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所述主活性组分为金属Ru所述助剂选自Cu、Ni、Cs、Ba、Ca、Mg、Zn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载体选自硅铝复合载体、钛铝复合载体、氧化铝载体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Ru的负载量为载体质量的0.1~2.5%;所述助剂的负载量为载体质量的1.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铝复合载体中氧化钛质量分数为6%~12%,氧化铝质量分数为88%~94%;所述硅铝复合载体中氧化硅质量分数为8%~15%,氧化铝质量分数为85%~92%。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1)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含有助剂的载体;
(2)通过浸渍法将主活性组分负载于步骤(1)制备的载体上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是将载体前体、助剂的反应前体与水配置成溶液A,加入氨水沉淀,将得到的沉淀干燥、焙烧后得到含有助剂的载体;其中,所述载体前体选自铝盐,或,钛盐、四氯化硅中的一种和铝盐;
所述步骤(2)是将Ru化合物的浸渍前体与水配置成溶液B,将步骤(1)制备的含有助剂的载体加入溶液B浸渍,再干燥、焙烧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铝盐选自硝酸铝,所述钛盐选自四氯化钛;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的反应前体为对应金属的氯化物、硝酸盐、碳酸盐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浸渍前体选自氯化钌、硝酸钌、醋酸钌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干燥条件为100~120℃下干燥1~10h;进一步地,步骤(1)中,焙烧条件为150~650℃下焙烧2~10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溶液B的浓度为0.01~0.15mol/L;进一步地,所述浸渍的时间为8~12h;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干燥条件为100~120℃下干燥1~10h;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焙烧条件为400~650℃下焙烧2~10h。
7.一种醛加氢制备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氢气氛围下,将原料醛或醛醇混合液在70~170℃、反应压力为0.1~5.0MPa条件下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以原料醛或醛醇混合液的液态体积计量的反应空速为0.5~5.0h-1,原料醛与氢气的摩尔比为1:1.0~30;所述醛醇混合液为原料醛与其对应的醇的混合液;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醛选自戊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癸烯醛以及十一醛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醛加氢制备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压力为2.0~5.0MPa,以原料醛或醛醇混合液的液态体积计量的反应空速为0.5~5.0h-1,所述原料醛与氢气的摩尔比为1:5.0~2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醛加氢制备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醛醇混合液中原料醛与其对应的醇的体积比为(1~3):(1~3),进一步选自(1~3):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醛加氢制备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型催化剂先进行还原活化再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还原活化条件为:在压力0.1~2.0MPa,温度为120~250℃,氢气流速为100~1500mL/min下还原1~1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欣华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欣华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19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