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增敏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信号检测双酚AF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41710.7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6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壮亚峰;戴涛;赵峥;李爱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7/48 |
代理公司: | 32231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肖玲珊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酚AF 电化学发光信号 鲁米诺 碱性磷酸盐 缓冲溶液 增敏 电化学发光 水环境样品 环境友好 快速测定 线性关系 灵敏度 重现性 检测 可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增敏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信号检测双酚AF的方法,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双酚AF加入到含鲁米诺的碱性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相应体系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双酚AF对鲁米诺在碱性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建立双酚AF溶液浓度与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关系,得到双酚AF溶液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与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增加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可简便、快速测定实际水环境样品中双酚AF的含量;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控、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增敏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信号检测双酚AF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酚类化合物一般是通过酮和醛等原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缩合来实现工业合成的。该类化合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耐热性和延展性优良等优点,而且它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这类非天然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容易富集、难以降解,双酚类化合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随着人们对双酚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潜在毒性以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双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激素相似,所以对人体也存在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属于内分泌干扰物质。这类物质会对原代和子代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双酚AF(六氟双酚A:2,2-双-(4-羟苯基)六氟丙烷),主要用作氟橡胶硫化促进剂。鉴于双酚AF硫化的氟橡胶塑形效果好,热稳定性高、抗张强度优以及不易变性等优点,使双酚AF在氟橡胶制备领域不可或缺。双酚AF硫化得氟橡胶可用于制作耐高温、耐介质的胶管、隔膜及密封件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设备、包装材料及汽车工业等领域;双酚AF也可作为单体合成特殊的含氟聚合物,用作介电涂料、粘结剂等;另外双酚AF还可用作医药中间体。随着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双酚AF的生产量也在稳步增加,然而研究表明双酚AF是比双酚A更强效应的内分泌干扰物质,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等多种毒性。近年来对双酚AF分析检测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展开,但是双酚AF的检测方法相对较少,因此建立简单、快速测量双酚AF的方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前已报导的双酚AF检测方式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散液相微萃取—液相色谱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法。中国专利CN102692474B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萃取剂,以TritonX-100或丙酮为分散剂的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前处理技术,提取食品中目标物后用HPLC分离定量检测双酚A和双酚AF,该专利侧重于前处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检测双酚AF的新方法,而提供一种基于增敏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信号检测双酚AF的方法。基于双酚AF对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中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增敏作用,根据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可简便、快速测定双酚AF。本发明方法可用于实际水环境中或氟橡胶塑料制品中双酚AF的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可控、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增敏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信号检测双酚AF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储备溶液配制:配置双酚AF储备溶液;同时配置鲁米诺储备溶液;备用;
(2)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将所述鲁米诺储备溶液加入到碱性缓冲溶液中,然后再加入所述双酚AF储备溶液,在碱性缓冲溶液中形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双酚AF溶液,同时利用电化学发光法通过循环伏安电化学方式在三电极系统上测试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基于双酚AF对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中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增敏作用,记录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双酚AF溶液对应所测得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增加值;双酚AF对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具有增敏作用,信号强度明显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1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