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主动进气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7021.0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郑焱;马梦琪;张丹;杭卫星;贝绍轶;张兰春;杨艺;李波;李丽;李紫娟;张亚;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B62D3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常莹莹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格栅 | ||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主动进气格栅,包括导风罩、第一格栅叶片、第二格栅叶片、扰流装置、直线驱动装置、水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和控制器,导风罩上贯穿有导风通道;扰流装置包括转轴和电动发电一体机,转轴沿其轴向依次固定设有若干风排,转轴转动设在导风罩上,电动发电一体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电动发电一体机电连接有蓄电池;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沿导风通道的垂直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之间具有进风间隙,扰流装置位于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的后方,风排位于进风间隙内,直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相邻两块叶片子板靠近或远离其相对的叶片子板移动,其控制该进气格栅的开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主动进气格栅。
背景技术
进气格栅是汽车前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车的设计风格,同时也是空气流入汽车发动机舱的入口。由空气动力学原理可知,空气通过进气格栅进入汽车发动机舱内部时气流速度会降低,导致气流动能的消耗,增大了气流通过汽车的流动阻力,同时气流在发动机舱内产生的分离、回流或阻滞现象也会导致汽车空气阻力的增大。除空气阻力外,进气格栅对车辆的散热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汽车行驶过程中,流经进气格栅的空气能够带走30%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发动机舱保持在合理工作温度范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小车型、低车身逐渐成为主流车型,使得汽车发动机舱内的整体空间狭小,零部件的相对安放位置紧凑,导致发动机舱内的中冷器、冷凝器、散热器等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变差,需要更大的汽车前端进气格栅来满足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对冷却风的要求,更大的进气格栅通常意味着空气阻力的增加,导致燃油经济性的降低。
如上所述,对于进气格栅设计而言,其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消耗了空气动能而增加了气动阻力;另一方面由于空气与冷却模块的热交换而降低了发动机的温度,改善了机舱环境。为了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主动进气格栅渐渐进入工程师的视野并应用在整车上,成为一种有效降低燃油消耗量的手段。
目前国内主流的主动进气格栅是通过改变格栅的开启角度来控制进入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量,在调节发动机舱内的温度的同时改善车辆风阻以获取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在满足发动机舱内散热条件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车辆风阻,提高汽车的能量利用率对改善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车用主动进气格栅,在满足汽车散热要求的同时,将风能转换成电能并进行储存,最大程度上减小了汽车的能耗,达到汽车最佳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何在满足发动机舱内散热条件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车辆风阻,提高车辆的能量利用率改善燃油经济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主动进气格栅,一方面能够无极调整主动进气格栅的开度;另一方面利用扰流装置,在满足发动机舱内散热条件的前提下,将风能转换成电能并进行储存,减小汽车能耗,达到汽车最佳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主动进气格栅,包括导风罩、第一格栅叶片、第二格栅叶片、扰流装置、直线驱动装置、水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导风罩上贯穿有导风通道;
所述扰流装置包括转轴和电动发电一体机,所述转轴沿其轴向依次固定设置有若干风排,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导风罩上,所述电动发电一体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电动发电一体机电连接有蓄电池;
所述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四块叶片子板,四块所述叶片子板依次首尾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沿导风通道的垂直方向依次设置在导风罩内,所述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之间具有进风间隙,所述扰流装置位于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的后方,所述转轴分别与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平行,所述风排位于进风间隙内,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相邻两块所述叶片子板靠近或远离其相对的所述叶片子板移动,其控制该进气格栅的开度,当相邻两块所述叶片子板靠近其相对的所述叶片子板移动时,所述第一格栅叶片和第二格栅叶片相互靠近直至封闭导风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7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