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毫米波级联倍频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5044.8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0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军;魏国辉;谢建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意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19/14 | 分类号: | H03B19/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张辉;李增进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毫米波 级联 倍频器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级联倍频器电路,包括倍频器核心电路、输入匹配网络及输出匹配网络;倍频器核心电路包括伪差分放大器、传输线TL3、电容C3,伪差分放大器为Cascode结构,其由若干第一级BJT管与第二级BJT管纵向串叠组成,第一级BJT管的个数为第二级BJT管个数的n倍,n≥2。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倍频器核心电路中伪差分放大器第二级BJT管的放大性能,可输出较大的振幅信号,提高倍频器的转换增益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倍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毫米波级联倍频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数据传输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珍贵,在此基础上,毫米波、亚毫米波频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毫米波频率处于 30GHz~300GHz 之间,其中可利用的频谱资源相当丰富,因此毫米波技术在雷达、微波中继、卫星通信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毫米波频率源主要分为两大类:电真空源和固态源。电真空源使用电真空器件实现,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产生较高的输出功率,但是其缺点也十分明显——体积大、稳定性差、耐压性低且使用周期短,因此在毫米波频段的信号源大部分采用固态源来完成,而固态源从结构上又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毫米波振荡源,即通过振荡的方式来产生所需频率,该方法设计的信号源结构简单,但是稳定性差、相位噪声大;毫米波固态源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是倍频方式,它的输出频率为输入频率的 N 次谐波,由于输入信号源的频率较低,因此可以保证良好的相噪特性以及较高的频率稳定度。
公布号为CN10210436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毫米波倍频器及级联倍频器,包括伪差分放大器、LC并联谐振腔、LC串联谐振腔,伪差分放大器为伪差分共射放大器,功耗低,且该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是一级伪差分结构,输出、输入隔离度低,转换增益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毫米波级联倍频器电路,以提高倍频器的转换增益和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级联倍频器电路,包括倍频器核心电路、输入匹配网络及输出匹配网络;所述的倍频器核心电路包括伪差分放大器、第三传输线TL3、第三电容C3,所述的伪差分放大器为Cascode结构,其由一个或数个第一级BJT管与第二级BJT管纵向串叠组成,所述的第一级BJT管的个数为第二级BJT管个数的n倍,n≥2;所述的第一级BJT管包括Q1管和Q2管,第二级BJT管包括Q3管和Q4管;所述的Q1管和Q2管的发射极连接GND,Q1管和Q2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Q3管和Q4管的发射极;Q3管和Q4管的集电极相连作为倍频器核心电路的输出端out;所述的第三传输线TL3连接在伪差分放大器输出端与VDD之间;所述的第三电容C3连接在Q3管与Q4管基极和GND之间;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的两个接入点:第一接入点vin_p'、第二接入点vin_n'分别接入倍频器核心电路中Q1管、Q2管的基极,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口out'接入倍频器核心电路的输出端ou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意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意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5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容补偿技术的线性压控振荡器
- 下一篇:200Mhz带宽输入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