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抗热震性蜂窝船用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7688.2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9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肖雨亭;徐光辉;陆金丰;周凤翔;白伟;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30 | 分类号: | B01J23/30;B01J35/10;B01D53/94;B01D53/56 |
代理公司: | 11004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用 高抗热震性 蜂窝 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 催化剂外观 结构增强剂 抗热震性能 玻璃纤维 成型助剂 活性前驱 活性助剂 结构助剂 偏钒酸铵 去离子水 脱硝效率 氧化铝球 载体纳米 胶黏剂 润滑剂 硝酸铈 重量份 钛白粉 锂辉石 锂霞石 混炼 胚体 煅烧 制备 催化剂 挤出 | ||
本发明公开了高抗热震性蜂窝船用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的重量份:载体纳米钛白粉为40‑80份,γ‑Al2O3为5‑10份,活性组分5‑30份,活性助剂2‑10份,结构助剂5‑40份和去离子水。以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活性γ‑氧化铝球为载体,以偏钒酸铵、硝酸铈为活性前驱体,以特定规格的玻璃纤维、锂辉石、锂霞石等作为结构增强剂,加入胶黏剂、润滑剂等成型助剂,混炼、挤出成胚体,经干燥、煅烧后得到高抗热震性蜂窝船用SCR脱硝催化剂。本发明提高了船用SCR脱硝催化剂的抗热震性能,在25‑550℃急速升温‑降温热震循环30次后,催化剂外观保持完好,脱硝效率仍保持在8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特别是高抗热震性蜂窝船用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上对船舶尾气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6届会议(MEPC66)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新造船只安装的柴油机必须达到Tier III标准,要求船舶尾气NOx排放量相比Tier I阶段降低80%,在排放控制区内航行的船舶所产生的废气都必须符合这一新标准。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凭借NOx转化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适用范围广等优势成为实现Tier III标准的有效途径。SCR系统的核心是SCR催化剂,SCR设备的运行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寿命。
由于船舶柴油机频繁启停、怠速以及在低负荷、高负荷时,柴油机尾气温度浮动较大,在满负荷状态下排气温度上限可达到500℃,而在低负荷、怠速状态下,柴油机排气下限温度可低至200℃以下。在温度频繁变动较大的环境中,SCR催化剂存在的使用问题主要有:受骤热骤冷影响,表面极容易产生裂纹,导致催化剂结构强度降低,从而影响催化剂模块的寿命,增大船舶脱硝的运行成本。此外,频繁的温度变化还会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高抗热震性蜂窝船用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现有商用船用脱硝催化剂抗热震性差、脱硝稳定性低、催化剂模块的寿命短,船舶脱硝的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高抗热震性蜂窝船用SCR脱硝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重量份:载体纳米钛白粉为40-80份,γ-Al2O3为5-10份,活性组分5-30份,活性助剂2-10份,结构助剂5-40份和去离子水。
进一步,还包括成型助剂和造孔剂。
进一步,成型助剂为胶黏剂和润滑剂;成型助剂5-20份。
进一步,活性组分为钒、钨、钼、铈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活性助剂为钼酸铵、氧化钼、钨酸铵、氧化钨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结构助剂为玻璃纤维、锂辉石、锂霞石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锂辉石本身就具有较低热膨胀性,经煅烧后锂辉石可以改善催化剂内部的结构晶格,能够抵消材料受热震时部分内部应力,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能。β-锂霞石是自然界中少数具有负膨胀系数的物质之一,与大多数材料相反,其随着温度升高体积减小。由于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加和性,β-锂霞石使材料整体表现出低膨胀或“零膨胀”的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抗热震性。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上述高抗热震性蜂窝船用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备活性前驱体溶液;
步骤二,将载体钛白粉、氧化铝、活性助剂、结构助剂A、氨水、去离子水加入到搅拌机中进行高速搅拌混练;载体钛白粉、氧化铝、活性助剂、结构助剂A、氨水、去离子水的质量比40-80:5-10:2-10:0-10:5-20:50-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7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