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筝码及应用立体筝码的古筝拾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5908.8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达林 |
主分类号: | G10D3/04 | 分类号: | G10D3/04;H04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凤玲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应用 古筝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立体筝码及应用立体筝码的古筝拾音装置。所述立体筝码包括:连接柱、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第一底座上设置有固定环,连接柱的底端穿过固定环与第二底座接触;连接柱的顶端设置有搁弦槽,搁弦槽用于支撑古筝琴弦;第二底座的下表面呈弧形,第二底座的下表面与古筝面板贴合。本发明中立体筝码通过第二底座放置在古筝面板上,第二底座的下表面为弧形,弧形的设计增强了立体筝码与古筝面板的贴合性,提升了立体筝码的平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拾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筝码及应用立体筝码的古筝拾音装置。
背景技术
古筝通过弦的震动发声,古筝发出的声音为复合音,不同长度的弦声音不一样,不同方向上古筝的音色和声音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在对古筝的弹奏进行记录时,希望记录下古筝在任何点上的所有特征,得到最完美的音效。而最常用的麦克风拾音方法,先用麦克风对古筝的弹奏进行录音,根据录音再做多复音基频分析,耗时长,准确度低,不能对古筝的发声进行实时分析,也不能将古筝做成多复音电子乐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筝码及应用立体筝码的古筝拾音装置,将古筝乐器的实时演奏输出为数字演奏指令,实现了古筝到多复音电子乐器的转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筝码,包括:连接柱、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所述第一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连接柱的底端穿过所述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底座接触;
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开设一搁弦槽,所述搁弦槽用于支撑古筝的琴弦;
所述第二底座的下表面呈弧形,所述第二底座的下表面与古筝面板贴合。
可选的,所述连接柱还包括:体柱块和圆柱形连杆;
所述体柱块固定在所述圆柱形连杆的顶端,所述体柱块上设有所述搁弦槽;
所述圆柱形连杆的底端穿过所述固定环,所述圆柱形连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座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第三支脚、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支撑台;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所述第一支脚、所述第二支脚和所述第三支脚组成三脚架结构,所述第一支脚的一端、所述第二支脚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支脚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支脚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支脚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台的后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支脚、所述第二支脚和所述第三支脚将所述固定环支撑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正上方;
所述连接柱的底端穿过所述固定环和所述第一凹槽,所述连接柱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座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二底座包括凹字形固定台和底托;
所述凹字形固定台通过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方体支柱固定在所述底托上;所述底托的下表面为弧形。
可选的,所述凹字形固定台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和第二凹槽;
所述凹字形固定台的两个凸起分别为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中间;所述第一固定柱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橡胶圈;
所述橡胶圈设置在所述固定环的内侧,所述圆柱形连杆穿过所述橡胶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达林,未经张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5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