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孔内电镀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3727.1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7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伟;李立中;林伟铭;吴淑芳;马跃辉;陈智广;吴靖;庄永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福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02 | 分类号: | C25D5/02;C25D7/12;C23C14/34;C23C14/18;H01L21/768;H01L23/4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徐剑兵;张忠波 |
地址: | 351117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孔内电镀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半导体衬底上覆盖第一光阻层,并在待制作的孔处曝光、显影;以第一光阻层为掩膜对半导体衬底进行蚀刻,制得孔,孔底部为半导体衬底另一面的金属层,并去除第一光阻层;沉积籽晶层金属。本方案在半导体衬底制得到带有籽晶层金属的孔后,于半导体衬底上粘附干膜光刻胶,并于孔区域曝光显影,电镀金属到孔区域,形成电镀金属层,并去除干膜光刻胶,避免了光阻填充孔内后,因光阻用量大造成膜面异常状况的发生,也避免了因光阻残留于孔内,影响电镀效果;同时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电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孔内电镀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孔内电镀是通过整面溅镀以及电镀,然后用光阻将洞口区域覆盖,将其他区域用湿蚀刻去除。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溅镀和电镀,使要去除的其他金属层较厚,成本高且去除耗时;用光阻将蚀刻的孔内覆盖,光阻用量大且会造成膜面异常,还会使光阻残留在孔内中;缺乏有效的监控,除裂片外无法确定孔内还有光阻的残留。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孔内电镀方法,以避免光阻涂布造成的膜面异常以及光阻在孔内中的残留。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孔内电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半导体衬底上覆盖第一光阻层,并在待制作的孔处曝光、显影;
以第一光阻层为掩膜对半导体衬底进行蚀刻,制得孔,孔底部为半导体衬底另一面的金属层,并去除第一光阻层;
沉积籽晶层金属;
对半导体衬底粘附干膜光刻胶,并于孔区域曝光、显影;
电镀金属到孔区域,形成电镀金属层,并去除干膜光刻胶。
进一步地,在待做半导体衬底覆盖第一光阻层前,还包括步骤:
在孔区域制作种子层金属;
而后在第一光阻层曝光、显影之后还包括步骤:
蚀刻孔处的种子层金属。
进一步地,“在孔区域制作种子层金属”包括步骤:
在半导体衬底上溅镀种子层金属,覆盖第二光阻层,并曝光、显影,保留孔区域的第二光阻层;
蚀刻去除第二光阻层以外的种子层金属,保留孔区域的种子层金属,并去除第二光阻层。
进一步地,所述种子层金属厚度为到
进一步地,去除干膜光刻胶后,还包括步骤:微蚀刻去除孔区域以外的籽晶层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籽晶层金属厚度为到
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衬底为砷化镓衬底。
本发明提供一种孔内电镀结构,所述孔内的电镀结构由本发明实施例任意一项方法制得。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孔内电镀的方法,在半导体衬底制得到带有籽晶层金属的孔后,于半导体衬底上粘附干膜光刻胶,并于孔区域曝光显影,电镀金属到孔区域,形成电镀金属层,并去除干膜光刻胶,避免了因光阻填充孔后,因光阻用量大造成膜面异常状况的发生,也避免了光阻残留于孔内,影响电镀效果;同时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制作种子层金属的结构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留孔区域种子层金属的结构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蚀刻的结构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蚀刻籽晶层金属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福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福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3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在金属基材上电沉积锡-铋合金的组合物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电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