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主减半主动液压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7911.1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8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邵延君;尹晓秦;卢植歆;马春茂;王建青;刘永姜;温海骏;韩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32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减半 主动 液压 隔振器 | ||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振动控制技术,具体是一种直升机主减半主动液压隔振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子式半主动隔振器响应缓慢、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故障率高的问题。一种直升机主减半主动液压隔振器,包括主体机构、液压放大机构、刚度调节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圆盘形底座、圆形缸筒、斜撑杆;所述液压放大机构包括阻尼弹簧、小活塞、大活塞、振动输入轴、双法兰直管;所述刚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法兰、板簧、矩形框架、限位滑块、辅助约束滑块、齿条、传动轴、连杆。本发明适用于直升机振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振动控制技术,具体是一种直升机主减半主动液压隔振器。
背景技术
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旋翼振动载荷会通过主减系统传递到机身,由此一方面影响乘坐舒适性,另一方面影响直升机部件和机载设备的可靠性。为了降低传递到机身的旋翼振动载荷,目前普遍采用的措施是在直升机的主减系统与机身之间安装电子式半主动隔振器。然而实践表明,电子式半主动隔振器由于自身结构所限,存在响应缓慢、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故障率高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隔振器,以解决现有电子式半主动隔振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电子式半主动隔振器响应缓慢、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故障率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直升机主减半主动液压隔振器。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直升机主减半主动液压隔振器,包括主体机构、液压放大机构、刚度调节机构;
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圆盘形底座、圆形缸筒、斜撑杆;
圆盘形底座的端面中央开设有上下贯通的中心圆孔;圆盘形底座的上端面沿径向开设有两道纵条形凹槽和两道横条形凹槽;第一道纵条形凹槽的后端封闭、前端贯通圆盘形底座的外侧面;第二道纵条形凹槽的前端封闭、后端贯通圆盘形底座的外侧面;第一道横条形凹槽的两端均封闭,且第一道横条形凹槽位于圆盘形底座的中心圆孔的左侧;第二道横条形凹槽的左端封闭、右端贯通圆盘形底座的外侧面;圆形缸筒的下端封闭、上端设有敞口;圆形缸筒的内侧面为上粗下细的台阶面;圆形缸筒的外侧面上端与圆盘形底座的中心圆孔的孔壁下端固定配合;圆形缸筒的外侧面中部延伸设置有定位凸环;斜撑杆的数目为若干根;各根斜撑杆的上端均与圆盘形底座的下端面固定;各根斜撑杆的下端均与圆形缸筒的定位凸环的上端面固定;各根斜撑杆围绕圆盘形底座的中心线等距排列;
所述液压放大机构包括阻尼弹簧、小活塞、大活塞、振动输入轴、双法兰直管;
阻尼弹簧的下端与圆形缸筒的下内端面固定;小活塞滑动装配于圆形缸筒的内侧面细段,且小活塞的下端面与阻尼弹簧的上端固定;大活塞滑动装配于圆形缸筒的内侧面粗段,且大活塞与小活塞之间填充有液压油;振动输入轴垂直固定于大活塞的上端面中央;双法兰直管的内侧面与振动输入轴的侧面间隙配合,且双法兰直管的下法兰的下端面与大活塞的上端面固定;
所述刚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法兰、板簧、矩形框架、限位滑块、辅助约束滑块、齿条、传动轴、连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79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