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1954.9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6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高凝轩;于术军;谢旭;陈伟;石宏;陈传进;邢建国;王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62 | 分类号: | C07D311/6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娜;李馨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不老 莓果渣 制备 花青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属于食品深加工领域。一种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向不老莓果渣中加入无水乙醇、盐酸和柠檬酸铁铵,混匀后于75~80℃下加热处理;将加热所得产物冷却后加入氢氧化钠,将所得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所得液相产物为花青素溶液。本发明针对不老莓果渣中富含人体难以吸收的高聚原花青素的特点,本发明通过工艺处理,将高聚原花青素转化为生物利用度高、功能活性强的花青素。同时对果渣中原有花青素有效提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属于食品深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不老莓(Aronia melanocarpa)以富含多酚类物质著称,在已知植物果实中多酚含量最高。但其多酚类物质主要为高聚合原花青素,并主要集中于果渣之中。根据现有研究表明,不老莓原花青素以聚合度大于10的高聚原花青素为主,其功能活性远低于低聚原花青素,且随着原花青素聚合度的增加,人体吸收率也随之降低。这使得果渣中的高聚原花青素出现了极大的浪费。相比之下,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抗增殖、调节肠道菌群等功能活性,且可很好被人体利用。
发明内容
根据不老莓果渣中富含大量高聚原花青素的特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不老莓果渣中的高聚原花青素转化为花青素,并同时提取果渣中原有的花青素的工艺方法,从而提高果渣中功能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及功能活性。
一种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向不老莓果渣中加入无水乙醇、盐酸和柠檬酸铁铵,混匀后于75~80℃下加热处理;将加热所得产物冷却后加入氢氧化钠,将所得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所得液相产物为花青素溶液。
本发明所述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中,所述不老莓果渣是由不老莓鲜果经榨汁后所得果渣,其含水量不超过70%。进一步地,含水量为45~70%。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将花青素溶液进行浓缩、干燥的步骤,经浓缩、干燥获得不老莓花青素粉末。
具体地,将所得的花青素溶液于40℃下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减压浓缩后于离心以除去浓缩过程中析出的盐分,收集上清液得到花青素浓缩液;将花青素浓缩液干燥制粉,得不老莓花青素粉末。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心为:4000转/分钟下离心5分钟。
本发明所述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中,所述不老莓果渣与无水乙醇的比例为1:50~60g/mL;所述不老莓果渣与10~12mol/L盐酸的比例为1:1.5~2.5g/mL;所述柠檬酸铁铵的质量为不老莓果渣的6‰~8‰。
本发明所述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中,所述方法为向不老莓果渣中加入无水乙醇、盐酸和柠檬酸铁铵,混匀后于75~80℃下加热处理20~30min。
本发明所述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中,将所得加热所得产物冷却后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pH值为5.0~5.5。
本发明所述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中,所述固液分离利用离心方法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为:4000转/分钟下离心5分钟。
本发明所述利用不老莓果渣制备花青素的方法中,所述冷却为水冷,将加热所得产物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19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