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87586.0 | 申请日: | 201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9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廖雪平;游洁;褚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横梁 总成 车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包括下横梁和下连接板,所述下横梁设置有腔体,所述下连接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轮廓与所述腔体的开口的边沿固定连接以封闭腔体。本发明的车辆横梁总成的腔体结构能够提高车辆横梁总成结构的整体性和强度以及刚度,提高车辆横梁总成的碰撞性能和弯扭刚度,提高舒适性的同时减少对乘员伤害,保护乘员生存空间;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加加强板结构以增加车辆横梁总成强度和刚度的方法,本申请的车辆横梁总成的腔体结构能够在增强车辆横梁总成强度和刚度的基础上减轻车辆横梁总成的重量,实现车辆横梁总成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横梁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横梁总成的车架。
背景技术
车辆前部碰撞是现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乘员受伤害比率较大。现有技术中均把汽车的前部碰撞性能作为汽车安全性能评价指标之一。而在前部碰撞过程中,前围横梁的刚度和强度能否有效克服前部撞击的撞击力是衡量汽车前部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方面。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前围车辆横梁总成,包括前围横梁本体以及连接在前围横梁本体两端的质支梁,前围横梁本体与带个支梁形成“π”字形,其能够与前围板紧密连接,具有应力分散的效果,但是其公开的前围横梁本体为板状的结构,在车辆前部收到撞击碰撞的时候,前围根部车辆横梁总成的强度和刚度不足,需要增加另外的加强板结构,致使前围车辆横梁总成的零件较多,且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机械连接也降低了前围车辆横梁总成整体连贯性,致使其仍然不能满足车辆前部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横梁总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横梁总成强度和刚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该车辆横梁总成的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横梁总成,包括下横梁和下连接板,所述下横梁设置有腔体,所述下连接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轮廓与所述腔体的开口的边沿固定连接以封闭腔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横梁包括中间部和位于中间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腔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腔体、设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腔体以及设于所述中间部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腔体的位于所述下横梁宽度方向两个侧边分别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向第一腔体的开口方向延伸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板向第一腔体的开口方向延伸的高度;
所述第二腔体的位于所述下横梁宽度方向两个侧边分别为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向第二腔体的开口方向延伸的高度小于所述第四侧板向第二腔体的开口方向延伸的高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一体成型的第五侧板,以及与所述第五侧板连接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高度平齐,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五侧板形成所述第三腔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分别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纵板、第一加强横板和第一加强柱,所述第一加强纵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横板交叉固定,所述第一加强柱设在所述第一加强纵板和第一加强横板的交叉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纵梁后板和右纵梁后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左纵梁后板和右纵梁后板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75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