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5701.0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宝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26 | 分类号: | C12P19/26;C12N1/20;C08B37/08;C12R1/46 |
代理公司: | 32242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红梅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质酸钠 去除 透明质酸粉末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 脱色 澄清透明 离心干燥 两次过滤 乙醇洗脱 发酵液 配置的 水用量 乙醇 除杂 粗品 色度 生产工艺 沉淀 溶解 改进 生产 | ||
1.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产透明质酸的菌种在相应的培养基中和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发酵,得到含有透明质酸的发酵液;
B.将透明质酸发酵液提取纯化,包括以下步骤:
B1.前沉淀:发酵液中加入乙醇进行前沉淀;
B2.溶解:沉淀物用氯化钠水溶液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为8.9-11.2,并加入质量体积比为0.08-0.8‰的EDTA;
B3.活性炭脱色:将溶解液加入活性炭脱色,得到脱色液;
B4.过滤:将脱色液加入珍珠岩,搅拌均匀后,压入板框过滤机过滤一遍后,过滤液调pH为9.3-9.5;
再加入珍珠岩并搅拌均匀后,压入精滤机过滤第二遍,得到精制过滤液;
B5.后沉淀:将滤液加入乙醇至酒精度为50%-65%沉淀透明质酸钠,静置半小时后将上清液打入废酒精罐,得到沉淀物;
B6.脱水离心:将沉淀物先用74-89%的乙醇进行第一次脱水,再用80-96%的乙醇进行第二次脱水,脱水后酒精度数到 90% 以上,静置2小时后进行离心得到沉淀;
B7.干燥:将上述沉淀干燥,得到粉末状透明质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包括以下操作:
A1.将菌种在斜面菌种培养基上活化;
A2.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至种子培养基,培养12-24 h,制备种子液;
A3.将种子液接种至扩大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得到扩大培养液;
A4.将扩大培养液接种至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通风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中溶解用氯化钠水溶液的体积为沉淀物的2-3倍, pH为9.5-11,加入EDTA的质量体积比为0.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中所用活性炭添加量为5-7g/L,温度为65-75℃,脱色时间为45-5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5中所用乙醇的体积为滤液的3-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6中所述脱水方法为:第一次脱水使用84-87%的乙醇进行脱水8-9次,第二次脱水使用85-92%的乙醇脱水3-4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中的种子培养基的组成为(每L):葡萄糖8-13g,酵母粉6-9g,蛋白胨10-14g,磷酸氢二钾1-3g,硫酸镁1-3g,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5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温度为34-38℃,用30%的NaOH溶液控制pH 6.0-8.0,通风培养8-13h。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4中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每L):葡萄糖92-109g,酵母粉3.2-4.5g,蛋白胨10-14g,磷酸氢二钾1.5-3g,硫酸镁1-3g;
其中酵母粉、蛋白胨、磷酸氢二钾用纯水溶解至占发酵液总体积的14-24%,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5min,葡萄糖、硫酸镁用纯水溶解至占发酵液总体积的65-80%,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2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透明质酸钠色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中所述活性炭源自煤炭、木材、果壳、椰壳,以药晶激活或水蒸气活化方法制备得到;
可以是粉末活性炭、颗粒状活性炭,可以是干式活性炭、湿式活性炭;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为水蒸气活化方法制备的源自木材的活性炭,性状为粉末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57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