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的充电控制方法及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83212.1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5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民;李延硕;李翔;王海洋;邵红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泽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R13/04;H01R13/10;G05D1/02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齐素立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充电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充电控制方法及机器人,具体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数据处理和控制机器人运动的机器人处理器,所述机器人处理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机器人运动路线定位的坐标定位模块,所述机器人处理器输出端连接有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端连接有用于电源电压检测的电源检测模块。本发明通过设置运输起始区域、运输终点区域和充电区域,充电阈值设定模块对机器人的充电阈值进行设定,电源检测模块进行电源检测,自动确定需要充电的机器人,向充电区域运动,方便机器人主动充电,提高机器人的充电效率,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的充电控制方法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物流输送领域中,由机器人参与的自动化物流输送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许多由人工进行的搬运作业现被自动化机器人所代替,现代物流输送领域中,全自动化、高效、高密度成为未来发展目标。
在物流机器人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很快的找出需要充电侧机器人了,容易遗漏需要充电的机器人,进而影响机器人的使用,影响物流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的充电控制方法及机器人,通过设置运输起始区域、运输终点区域和充电区域,充电阈值设定模块对机器人的充电阈值进行设定,电源检测模块进行电源检测,自动确定需要充电的机器人,向充电区域运动,方便机器人主动充电,提高机器人的充电效率,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数据处理和控制机器人运动的机器人处理器,所述机器人处理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机器人运动路线定位的坐标定位模块,所述机器人处理器输出端连接有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端连接有用于电源电压检测的电源检测模块,所述电源检测模块输入端连接有用于设定机器人需要充电时的电源阈值的充电阈值设定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连接有用于电源充电的充电模块充电架内部固定设置有充电桩,所述充电桩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充电卡槽,所述充电卡槽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导电铜片,两个导电铜片均与充电卡槽固定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充电头,两个所述充电头相邻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充电铜片,所述充电铜片卡接于两个导电铜片之间,所述充电头一端固定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活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表面固定设置有转动挡片,所述转动挡片延伸出活动槽,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活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一端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输出端与驱动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与驱动轴通过锥齿轮连接。
一种机器人的充电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机器人主体的工作运动路径设置运输起始区域、运输终点区域和充电区域,在充电区域安装有充电架;
步骤二:操作坐标定位模块,设定机器人主体在运输起始区域、运输终点区域和充电区域的运动路线;
步骤三:操作充电阈值设定模块,设定机器人需要充电时的电源阈值;
步骤四:机器人主体从运输起始区域将物品从运输终点区域,卸下物品后,利用电源检测模块检测此时电源模块的电源电压,并与设定的电源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五:在此时电源电压大于设定阈值时,机器人主体重新返回运输起始区域,继续进行运输工作;
步骤六:在此时电源小于设定阈值时,机器人主体转变为充电状态,向充电区域运动,充电架对机器人主体进行充电,充电完毕后的机器人主体重新返回运输起始区域,结束充电状态,继续进行运输工作。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架数量设置为八个,八个所述充电架呈依次排列设置于充电区域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泽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创泽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3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