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谐波减速器杯形柔轮多齿啮合复合应力求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9304.2 | 申请日: | 201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8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聪彬;胡秋实;刘志峰;张彩霞;蔡力钢;张涛;姜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1 | 分类号: | G06F17/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谐波 减速器 杯形柔轮多齿 啮合 复合 应力 求解 方法 | ||
1.一种谐波减速器杯形柔轮多齿啮合复合应力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如下:
S1基于薄壁圆筒理论,求解柔轮受波发生器支撑变形导致的弯曲应力的三个分力:径向应力σ1、周向应力σ2和剪切应力τ12;
S2根据柔轮变形和啮合的几何关系,求解啮合齿数N;
S3基于S2求得的啮合齿数,对啮合齿对分别编号,用有限元法提取多齿啮合过程中柔轮齿根扭转应力的三个分力:径向应力σ1′、周向应力σ2′和剪切应力τ12′;
S4计算柔轮“弯扭组合”应力,径向应力σr、周向应力σc和剪切应力τs;
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柔轮简化为等壁厚柱形壳体进行求解,基于弹性力学薄壁圆筒理论,那么谐波减速器柔轮的几何方程为:
其中,εα为α方向上的应变;为方向上的应变,为柔轮中面上的剪应变;χα为α方向上的扭率;为方向上的扭率;为柔轮中面上的扭率;u为α方向上的位移;v为方向上的位移;w为γ方向上的位移;椭圆凸轮波发生器中,变位系数为ω0,
其中l为柔轮筒长,a为距离柔轮固定端的距离,为柔轮长轴的转动角度;
步骤1.2:根据柔轮的内力分布,柔轮的物理方程为:
其中,δ为柔轮的壁厚,E为柔轮材料的弹性模量μ为柔轮材料的泊松比;N1为张力,N2为拉力;S12为平错力;M1、M2为弯矩;M12为扭矩;
步骤1.3:将公式(1)带入公式(2)中去,得到柔轮径向应力σ1、周向应力σ2和剪切应力τ12的表达式,
其中,γ为所求应力点距离柔轮中性面的距离,以柔轮中性面为基准,以中性层法线为正方向,其取值范围为[-δ/2,δ/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波减速器杯形柔轮多齿啮合复合应力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有限元进行分析柔轮和刚轮啮合的多齿啮合应力的过程中,啮合齿数求解方法如下:
柔轮和刚轮理论啮合弧长是指一对齿从啮入到啮出所经历的弧长,在刚轮坐标系中{X,O,Y},在柔轮刚啮入和刚啮出的瞬间,柔轮齿顶的坐标与刚轮齿顶的坐标相同;
刚轮坐标系{O,X,Y}为固定坐标系,柔轮坐标系为{X1,O1,Y1},两个坐标系间的夹角为当波发生器旋转柔轮的转角为
其中,U是波发生器的波数,z是柔轮的齿数,是波发生器旋转的角度,v是柔轮的切向位移,rm是柔轮变形前中性层半径;
当柔轮受波发生器支撑变形后,柔轮除了径向和切向位移之外,柔轮齿的对称轴也相对于半径旋转了一定角度,转角μ由柔轮极半径ρ求出:
柔轮坐标系{X1,O1,Y1}和刚轮固定坐标系{X,O,Y}间的坐标转换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Xa,Ya为刚轮齿顶在刚轮固定坐标系中坐标值,x1,y1为柔轮在柔轮坐标系中坐标值,且ra2为刚轮齿顶圆半径;那么根据式(4)-(6)可以得到:
式中未知量均为的函数,用MATLAB进行求解得到的角就是理论啮合弧长所对应的中心角,记作那么理论同时啮合的齿对数为:
其中,p为柔轮齿顶圆上的周节,以弧长表示
单个啮合区啮合齿数N取不超过Zm/2的最大整数,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93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