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手术导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8267.3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8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波;陈泓帛;王刚;李媛媛;黄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际线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4/20 | 分类号: | A61B34/20;A61B34/1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王振宇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华工***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技术 介入 手术 导航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手术导航装置,包括:三维模型匹配判断模块和三维模型修正模块;三维模型匹配判断模块,将使用CT数据生成的第一三维模型与实时的X光影像进行比较判断位置是否重合;三维模型修正模块在三维模型匹配判断模块判定不重合时,根据实时的X光影像计算真实数据的角度、坐标和形变,根据该真实数据的角度、坐标和形变对第一三维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第二三维模型。根据实时的X光影像实时判断由CT数据生成的三维模型不能匹配,并根据该实时的X光影像计算三维模型的角度、坐标和形变并进行实时修改,解决现有技术中介入手术导航装置中的三维模型与患者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能够直观的看到导入的正确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手术导航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例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它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目前在做介入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CT、X光、核磁等检查,形成3D模型,并显示在二维显示器上,然后医生利用3D模型了解和熟悉患者的患病部位,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需要利用X光对手术部位进行实时成像,然后医生随时观看显示器上呈现的实时X光片,并与3D模型进行对照匹配,对患病部位进行手术。但是由于患者呼吸,体位改变等客观因素,术前生成的3D模型不能完全匹配,而二维的X光片并不能准确地呈现三维立体关系,医生不能直观地从影像上看到导入的准确位置,往往只能凭借医生的经验进行相关操作,增加医生手术操作难度,导致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手术导航装置,解决导航装置的3D模型与病患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手术导航装置,包括:三维模型匹配判断模块1和三维模型修正模块2;
所述三维模型匹配判断模块1,将使用CT数据生成的第一三维模型与实时的X光影像进行比较判断位置是否重合;
所述三维模型修正模块2在所述三维模型匹配判断模块1判定不重合时,根据所述实时的所述X光影像计算真实数据的角度、坐标和形变,根据所述真实数据的角度、坐标和形变对所述第一三维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第二三维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实时的X光影像实时判断由CT数据生成的三维模型不能匹配,并根据该实时的X光影像计算三维模型的角度、坐标和形变并进行实时修改,解决现有技术中介入手术导航装置中的三维模型与患者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能够直观的看到导入的正确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三维模型匹配判断模块1包括:真实数据位置匹配判断AI模块11和真实数据形变匹配判断AI模块12;
所述真实数据位置匹配判断AI模块11和所述真实数据形变匹配判断AI模块12由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所述对应的X光影像生成的图片训练得到;
所述真实数据位置匹配判断AI模块11用于判断由实时的所述X光影像数据生成的图片与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生成的图片的位置是否重合;
所述真实数据形变匹配判断AI模块12用于判断由实时的所述X光影像数据生成的图片相对所述第一三维模型生成的图片是否存在形变。
进一步,所述真实数据位置匹配判断AI模块11的训练过程中,对所述第一三维模型与对应的所述X光影像的位置是否重合进行标记,将所述第一三维模型和对应的所述X光影像生成的图片作为输入,将位置是否重合作为输出,训练得到判断位置是否重合的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际线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际线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82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