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库入库货位地址按巷道均匀分配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2913.5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2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侯娟;张明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13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程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入库 货位 地址 巷道 均匀 分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库入库货位地址按巷道均匀分配方法及系统,包括:制定按巷道轮流分配入库货位地址的顺序,接收入库货位地址,进行任务分配;判断入库货位地址之前的连续两个入库货位地址分配的巷道是否为同一巷道;若是,则按制定的顺序选择下一个巷道进行任务分配;若不是,则获取最后一次入库货位地址的巷道的库存数量与其他任一巷道的库存数量的差值;并根据预分配巷道对应的堆垛机状态及库存数量的差值,完成入库货位地址分配。在按制定的顺序轮流给巷道分配任务的基础上,对各巷道当前占用的货位数量进行统计和比较,实现不影响该巷道作业的前提下,动态调整货位占用比例,保持各巷道货位占用相对均衡,提高了系统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立体库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库入库货位地址按巷道均匀分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立体库通常由一套立体货架、若干台堆垛机、若干套输送机、一套监控系统、一套管理系统组成,其中货架有很多货位,用于存放货物;堆垛机在货架间移动,用于将货物从货架上取出放到货架端头的输送机上,或反之;输送机在货架外布置,用于将堆垛机取出的货物移载至指定地点,或反之;监控系统用于管理作业任务,调度堆垛机和输送机执行作业任务;管理系统用于生成作业任务,管理货架上的托盘和货物。
立体库中各设备控制器与监控系统、管理系统之间通过网络连接,网络布置图见图1立体库各级系统结构示意图。
立体库的作业任务主要来自管理系统,包括入库货位地址的分配。常规的立体库入库地址分配是在当前的空货位中随机获得,在堆垛机正常的情况下,地址的分配是相对均匀的。一旦某台堆垛机停机时间较长,或出库不均衡,就会存在货位库存存储不均匀的情况。当不均匀情况很严重时,会造成设备忙闲不均,影响系统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库入库货位地址按巷道均匀分配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入库地址随机分配而导致部分堆垛机故障及出库不均衡情况下货位库存存储不均匀的缺陷,动态调整货位占用比例,保持各巷道货位占用相对均衡,提高了系统作业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库入库货位地址按巷道均匀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定按巷道轮流分配入库货位地址的顺序,接收入库货位地址,进行任务分配;
S2、判断入库货位地址之前的连续两个入库货位地址分配的巷道是否为同一巷道;
S31、若为同一巷道,则按制定的顺序选择下一个巷道进行任务分配;
S32、若不为同一巷道,则获取最后一次入库货位地址所分配的巷道的库存数量与其他任一巷道的库存数量的差值;
S41、若差值大于第一预设个数,则判断上一次入库货位地址所分配的巷道的堆垛机状态;
若所述堆垛机状态为可用,将入库货位地址继续分配给上一次入库货位地址所分配的巷道;
S42、若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个数,则判断下一个巷道的堆垛机状态;若堆垛机状态为可用,则将入库货位地址按所述制定的顺序,继续分配给下一个巷道。
进一步,所述方法中,在步骤S41中,若堆垛机状态为不可用,则判断在制定的顺序上位于上一次入库货位地址所分配的巷道的下一个巷道的堆垛机状态,直至获取在制定的顺序上最近且堆垛机状态为可用状态的巷道,并重新开始执行步骤S31。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2中,若下一个巷道的堆垛机状态为不可用状态,则在制定的顺序上跳过下一个巷道,重新开始执行步骤S31。
进一步,所述方法中,在执行上述步骤S31之前,还包括:
继续判断待分配巷道的堆垛机状态,直至获取在所述制定的顺序上最近且堆垛机状态为可用状态的巷道,并将巷道设置为下一个巷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2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