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70603.X 申请日: 2019-09-16
公开(公告)号: CN110559482A 公开(公告)日: 2019-12-13
发明(设计)人: 吴文惠;潘涵宇;王婷;孙宇;王江茗;蔡旗;潘晟旻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61L27/24 分类号: A61L27/24;A61L27/18;A61L27/50;A61L27/58;B33Y10/00
代理公司: 31227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一新
地址: 201306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人工血管 制备 聚乳酸溶液 复合溶液 胶原海绵 聚乳酸 个性化水平 六氟异丙醇 材料内部 交联反应 量身定制 人体目标 制图软件 可替换 戊二醛 海洋生物 溶剂 降解 可控 植入 配制 打印 体内 输出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聚乳酸为原料,六氟异丙醇为溶剂,配制聚乳酸溶液;在聚乳酸溶液中加入来自海洋生物的胶原海绵,配制成胶原海绵‑聚乳酸复合溶液;运用复合溶液,依据制图软件Auto CAD输出的后缀名为stl的文件,采用生物3D打印机在‑35℃至‑10℃平台温度下打印人工血管,其形状符合待植入人体目标地点需要;通过戊二醛蒸气使人工血管的材料内部发生交联反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产物可控,所制备的人工血管可在人体内降解,满足使用要求,能够依据病人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手术需求为其量身定制可替换的人工血管,个性化水平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发展。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非常明显的流行趋势,这种流行的趋势与生活习惯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环境因素等是密不可分的,这导致了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一直占据死亡疾病之首,因此心血管疾病的科学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疗法为主。其中,西药多为单靶点或靶点数少的药物,加之长期服用造成的毒副作用和抗药性,给病人带来了许多不便。而相比于西药的毒副作用,中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较少,但是这些药物也具有中药的药效发挥慢和药物作用机理不明的特点,同时对于使用剂量和药物代谢等问题也缺乏科学依据。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中西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上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以其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同时介入治疗也从最早的同金属裸材料、药物洗脱材料,逐步演变为生物可吸收材料。由此,生物组织工程学应运而生,即:从机体获取少量的活体组织,用特殊的酶或其他方法将细胞(又称种子细胞)从组织中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然后将扩增的细胞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可吸收的生物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细胞黏附在生物材料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植入机体的组织或器官病损部位,随着生物材料在体内逐渐被降解和吸收,植入的细胞在体内不断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最终形成相应的组织或器官,从而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壳聚糖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的则受到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目前人工血管的种类繁多,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上产生有一定成效,然而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例如人工血管多为大规模批量生产,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多数人工血管置换入血管病变区域后无法进行快速内皮化,由此则易导致置换后新生血管的再狭窄,抑或形成血栓,再次危害病人的健康。

专利申请CN 105363076 A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打印技术的聚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双层仿生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采用静电纺丝打印技术,虽然其组分、结构皆与天然血管相近,但是其所得的血管材料成品很难个性化适配到每一位患者身上,且使用该技术打印的精细度也不足。除此之外,专利申请CN 103147225 A也公开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蛋白-多糖-聚乳酸聚己内酯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该专利也存在着同上述专利申请一样的弊端。该问题由来已久,许多患者因无法适配现有人工血管而不得不承受血管病变带来的病痛折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血管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本发明利用来自海洋生物的胶原海绵与聚乳酸为原料,并将其复合材料与生物3D打印技术结合制备人工血管,3D打印技术能够对患者进行个性“量身定制”打印患者需要的病变血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06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