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载充电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69399.X | 申请日: | 201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5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江友华;叶怀宇;张国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04;H02J7/10;B60L53/20;B60L55/00;H02J3/32;H02M1/12;H02M7/797 |
| 代理公司: | 11226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明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充电 充电过程 车载充电系统 充电电流曲线 蓄电池 半导体技术 充电电流 充电数据 分析处理 高效节能 功率因数 间歇充电 批量存储 实时显示 输入电流 直流电压 自动采集 变电流 第三代 改进型 可接受 免维护 体积小 重量轻 极化 预置 机具 逼近 充电 输出 汽车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应用于汽车车载充电系统,并提出了改进型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可按照预置自动控制充电过程,使充电电流在总体上逼近蓄电池的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减弱了蓄电池充电极化的影响。在充电过程中可以进行充电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显示、批量存储及分析处理等,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蓄电池充电的要求,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保证输出较为稳定的直流电压,并提升输入电流的相位与功率因数。实验结果表明该充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简单、免维护,高效节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源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战略和智能 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今后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相配套 的电动汽车充电器也将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其技术要求和革新也提上日程。
传统充电器采用相控电源,其使用的变压器是工频电源变压器,体积大、 效率低,动态响应差;线性电源的功率调整管总是工作在放大区,损耗功率较 大,需要装配体积很大的散热片,这些均限制了其在电动汽车充电器的应用。 为此,本文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并提出了改进型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使 充电电流在总体上逼近蓄电池的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在充电技术方面,传统的人工充电不能保证蓄电池的充电工艺要求,严重 影响蓄电池的寿命。国内外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蓄电池浮充电压偏差5%,电池 的浮充寿命将减少一半。统计数据表明,国内蓄电池很难达到规定的浮充寿命 (一般12~16年),大量的蓄电池在使用几年后即报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 失。因此如何正确地监控和测量蓄电池的充电状态、减少充电损耗、提高充电 速度,延长蓄电池的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此外,传统的PFC控制 采用电压直接作为电流的参考值,易于硬件实现,但是电网电压存在谐波的情 况下,矫正的输入电流仍然有可能产生谐波,降低PFC性能。在大功率电力电 子电路中,电路功率因素低的主要原因与电路的谐波相关,故降低输入电流的 谐波是提高功率因素的关键,传统的PID控制无法对变化的电流实现无误差的 追踪,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输入电流谐波,提高PF值,是PFC电路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可以用于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中,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能源互 动(V2G),利用大量电动汽车的储能源作为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缓冲,减少 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降低输入电流谐波,提高PF 值。
一种汽车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硬件 电路系统和软件算法程序模块;
所述硬件电路系统包括主电路功率单元和外围硬件电路;
所述软件算法系统包括控制算法模块和电池充电算法模块;
所述主电路功率单元包括:整流电路、直流斩波降压电路、开关电源全桥 变换电路、充电系统的控制电路;
所述外围硬件电路包括:辅助电源、驱动电路以及信号调理;
所述控制算法模块包括:功率因数校正PFC模块与逆变并网模块;
所述电池充电算法模块采用智能识别充电电池的类型,并根据被充电电池 的信息自动生成最佳充电曲线,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电池充满。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流模块包括Q1的输入接触器、FU1-3的熔断器、FL1-3 输入纹波器、上电接触器Q2与上电电阻R1-R3,用于上电时电动汽车车载充电 系统的安全保护,防止上电冲击;整流电流模块采用PWM整流模块,实现能量 的双向流动,FL1-3输入纹波器用于减少EMI。
主电路的输入为380V交流电,该交流电经三相桥式整流后得到540V左右 的直流电。
优选地,所述双向在充电过程中进行充电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显示、批 量存储及分析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未经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93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