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伏立康唑中微量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65742.3 申请日: 2019-09-12
公开(公告)号: CN110441460B 公开(公告)日: 2022-03-08
发明(设计)人: 向杰;刘学威;韦彦斌;唐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朗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中有药业有限公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0/88 分类号: G01N30/88;G01N30/06
代理公司: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代理人: 王卫彬;刘奉丽
地址: 43007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666***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伏立康唑中 微量 基因 毒性 杂质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伏立康唑中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用联苯‑4‑硫酚对待测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该基因毒性杂质即可;待测样品为伏立康唑原料药;基因毒性杂质为(R/S)‑4‑(1‑溴代乙基)‑5‑氟‑6‑氯‑嘧啶。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伏立康唑及相关基因毒性杂质的有效分离,还能实现微含量的定量检测,从而有效控制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保障用药安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采用常用试剂,操作简便、分离度好、灵敏度高。采用普通高效液相色谱即可实现检测,不需购买和联用其他仪器,操作方便,检测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伏立康唑中微量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伏立康唑中含有溴代烷基官能团的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商品名Vfend,是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由美国Pfizer公司研制,2002年获FDA批准正式上市。它是目前在氟康唑基础上结构改造最为成功的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用于致死性深部真菌感染治疗。伏立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对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具有杀菌作用,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均有效。伏立康唑对念珠菌的活性比氟康唑高8-13倍,对新型隐球菌的活性比氟康唑高16倍,比伊曲康唑高2倍,并且对临床上难于治疗的烟曲霉菌感染具有较好疗效。

基因毒性杂质是指化合物本身直接或者间接损伤细胞DNA,导致生物体产生基因突变或者发生体内诱变,具有致癌性或者潜在倾向。基因毒性杂质作为工艺杂质的一类,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欧盟医药管理局(EMA)发布了《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引》,并颁布了36种具有潜在基因毒性的化学结构,旨在对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充分研究和有效控制,保障用药安全性。具有基因毒性作用的基团一般具有亲电试剂的性质,这些基团在生理条件下同体内核酸、蛋白质或者其他重要成分中的亲核中心发生取代反应,使这些成分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表现为毒性、致突变或致癌等作用。表现为上述作用的基团主要有:芳香硝基、芳香偶氮、芳香氮氧化合物、芳香伯胺或者仲胺、烷基肼、酯醛基、N-甲醇基、卤代烯烃、氮芥基、氯胺、β-内酯、乙烯亚胺、卤代烷、乌拉坦、N-亚硝基胺、芳胺或酚、环氧基等。

药品杂质的研究是药物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由于其不良影响较大的特性在药品质量研究中显得尤为关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基因毒性杂质的环节包括新药合成、原料药纯化、储存运输等,合成过程中用到的试剂、中间体、副产物等可能具有基因毒性结构的物质都应该予以考虑。

(R/S)-4-(1-溴代乙基)-5-氟-6-氯-嘧啶结构如下式IN-001,是合成伏立康唑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目前有多篇文献公开其合成以及通过其制备伏立康唑的方法。

国际公开号为WO9706160A1的PCT专利申请公开了经化合物4-(1-溴代乙基)-5-氟-6-氯-嘧啶制备伏立康唑中间体,进而制备伏立康唑的方法。

中国专利文献CN102190628A公开了以2-氟代丙酰乙酸乙酯和丙酰氯为原料,经化合物4-(1-溴代乙基)-5-氟-6-氯-嘧啶,制备伏立康唑中间体的方法,具体工艺路线如下:

中国专利文献CN105503834A、公开号为WO2017108010A1的PCT专利申请均公开了以化合物4-(1-溴代乙基)-5-氟-6-氯-嘧啶作为原料,制备伏立康唑的方法,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虽然,尚未有报道公开化合物(R/S)-4-(1-溴代乙基)-5-氟-6-氯-嘧啶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研究数据,但在伏立康唑的合成过程中,该化合物可能带入后续反应中,成为终产物伏立康唑的杂质之一,且其含有溴代烷基的结构警示基团,是潜在的基因毒性杂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朗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中有药业有限公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朗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中有药业有限公司;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5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