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哈维氏弧菌群体感应的抑制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2017.0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0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吕欣然;孙梦桐;白凤翎;李学鹏;崔天琦;张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28 | 分类号: | C07K14/28;C07K1/36;C07K1/34;C07K1/16;A23L33/18;A61K38/1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5 | 代理人: | 王佳佳 |
地址: | 12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哈维 弧菌 群体 感应 抑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一种用于哈维氏弧菌群体感应的抑制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对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Y3‑1进行发酵培养、分离纯化得到用于哈维氏弧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活性肽,其氨基酸序列为Ala‑Leu‑Ser‑Leu‑Val‑Lys‑Ile‑His‑Gly‑Arg,命名为LQLY3‑1。与传统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相比,活性肽LQLY3‑1以群体感应系统为作用靶点,通过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的致病性,不影响细菌的自身生长,因此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该活性肽本身及其衍生物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指导开发新型抗菌制剂应用于食品、医学和农业等领域,对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哈维氏弧菌群体感应的抑制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抗菌制剂都是以单个细菌为目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以及DNA等靶点,最终达到抑制生长或直接杀死的目的。在这种生存条件下,细菌会迅速变异,演变为耐药细菌或超级细菌,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开发天然的低耐药性的高效抗菌剂是研究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根据自身细胞密度变化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群体行为。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分泌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当信号分子达到一定浓度阈值时,会与其受体蛋白结合,导致受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激活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新的行为特征。如生物膜的形成、毒性基因的表达、生物发光和胞外多糖的合成等都受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研究表明,微生物源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sensing inhibitor,QSI)在不干扰其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以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为靶点,控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产生等代谢过程,从而降低病原菌的致病性,具有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又可以起到防治细菌病害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哈维氏弧菌群体感应的抑制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群体感应抑制肽在不抑制哈维氏弧菌生长的范围内,能够显著的降低其致病因子的表达,减弱哈维氏弧菌的耐药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哈维氏弧菌群体感应的抑制肽,其氨基酸序列为Ala-Leu-Ser-Leu-Val-Lys-Ile-His-Gly-Arg(ALSLVKIHGR),分子量为1090Da,命名为LQLY3-1。
本发明提供的活性物质来源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Y3-1,该菌株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19年8月26日,保藏号为GDMCCNo.60751。
一种用于哈维氏弧菌群体感应的抑制肽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发酵乳酸乳球菌LY3-1,离心、过膜,获得无细胞上清液;
(2)乙酸乙酯萃取无细胞上清液,获得肽LQLY3-1粗品;
(3)超滤结合凝胶层析法纯化肽LQLY3-1粗品,获得Mr5kDa的肽LQLY3-1精制品;
(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肽LQLY3-1精制品,获得肽LQLY3-1纯品;
进一步的,发酵乳酸乳球菌LY3-1时,于MRS液体培养基,37℃发酵时间为12h。
进一步的,过膜时,用0.45μm滤膜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的乙酸乙酯萃取条件包括:V(无细胞上清液):V(乙酸乙酯)=1:1,时间为10min-15min。
进一步的,所述的凝胶层析条件包括:Sephadex G-25凝胶柱,平衡液和洗脱液为20mM磷酸盐缓冲液(pH6.0),流速为0.5mL/min,上样量为2.0mL,28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收集80min处洗脱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大学,未经渤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2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