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钻喙兰人工快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0190.7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0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黄衡宇;徐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赵桂芳 |
地址: | 65050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胚性愈伤 组织 进行 钻喙兰 人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钻喙兰人工快繁的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消毒灭菌处理后的蒴果剖开,其内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中,待愈伤组织出现后,进行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原球茎分化、生长和增殖,生根培养,炼苗移栽。本发明的核心在于钻喙兰种皮破裂后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进而分化出原球茎;在此基础上,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调整,将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原球茎分化、萌发生长和增殖同步进行,简化了组培过程,3个培养过程同时在一个培养基中进行,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此外,本发明成本低、周期短、种苗质量和成活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钻喙兰人工快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钻喙兰属(Rhynchostylis)为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附生草本,约6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有2种,分别为海南钻喙兰[R.gigantea(Lindl.)Ridl.]和钻喙兰[R.retusa(L.)Bl.],主产于南方热带地区。钻喙兰属植物花色淡雅且具芳香,花序饱满,下垂或直立,形似一条毛茸茸的狐狸尾巴,因此其商品俗称“狐尾兰”,为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一类附生兰。钻喙兰的花色较为丰富,有红、粉红、白、蓝、橘等颜色,由于其花型独特、花期长且为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后,是极好的新春贺岁花卉,因此受到人们的极度喜爱。
钻喙兰传统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尽管能够保持母本性状,但效率低,增殖倍数只有1-3倍,且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工厂化生产的需要。而兰科绝大多数种类的种子细小且缺乏子叶和胚乳,导致胚发育不完全,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和相关共生菌共同作用萌发,这样导致萌发时间长和萌发率低(仅为5%)、成苗率低,而且从种子萌发到能进行性状鉴定的开花植株一般需要4-5年,甚至更久。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成本低、时间短、增殖系数可观,种苗质量和成活率高的无性繁殖方法来扩大钻喙兰种苗的繁殖量,进行高品质种苗的工厂化生产,以满足种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繁殖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钻喙兰人工快繁的方法,该方法为杂交后代人工选择育种、发展人工种植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本发明,亦可提供由单一原球茎产生的、基因型背景一致的优质种苗以满足人工种植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钻喙兰人工快繁的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消毒灭菌处理后的蒴果剖开,其内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中,待愈伤组织出现后,进行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原球茎分化、生长和增殖,生根培养,炼苗移栽。
进一步地,所述的利用胚性愈伤组织进行钻喙兰人工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获取:选择生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人工授粉后取其成熟饱满蒴果;
(2)将步骤1的蒴果进行消毒处理;
(3)种子萌发、愈伤组织诱导、原球茎发生:将经过步骤2消毒灭菌好的蒴果,在工作台上用手术刀纵向剖开,将其内种子均匀撒至下列培养基A中,所述培养基A,包括以下原料:
1/2MS基本培养液
6-苄胺基嘌呤(6-BA)
活性炭(AC)
香蕉泥
蔗糖
琼脂粉
控制光照度、温度、光照时间的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愈伤组织诱导、原球茎发生;
(4)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原球茎发生和增殖、原球茎萌发成苗:将步骤3培养的愈伤组织转接至培养基B中,所述培养基B,包括以下原料:
1/2MS基本培养液
6-苄胺基嘌呤(6-B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医药大学,未经云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0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