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慈菇人工快繁的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0167.8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3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衡宇;徐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赵桂芳 |
地址: | 65050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慈菇 人工 新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慈菇人工快繁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外植体;(2)将步骤1的假鳞茎先用自来水清洗表面泥土,再用洗衣粉溶液浸泡后流水冲洗,接着用乙醇溶液处理,再经消毒后冲洗;(3)获取无菌苗;(4)取步骤3中培养由芽点生长出来的幼芽转接入步骤3中的A培养基内进行增殖培养,将携带有愈伤组织的幼苗切下,继续转入B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把步骤4中继代培养后具米粒大小假鳞茎的单苗接种于C培养基中进行培养;(6)炼苗和移栽。本发明对山慈姑离体快速繁殖进行了优化调整,简化了人工快繁过程,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成本低、时间短,不仅提高了试管苗炼苗的成活率,且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慈菇人工快繁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山慈菇[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又名杜鹃兰,为兰科(Orchidaceae)杜鹃兰属(Cremastra))多年生草本植物,长于沟边湿地或山坡林下荫湿地,海拔500-2900m,通常产于云南贡山、凤庆、玉溪等地;分布范围包括国内的西藏、贵州、陕西南部以及山西南部等地,国外的尼泊尔、不丹、印度、越南、泰国和日本等国也有分布。
山慈菇以假鳞茎入药,为山慈菇基原植物之一,其味甘、微辛,有小毒,入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活血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内用可抗肝癌、乳腺癌、子宫癌等,外用于治疮毒、蛇虫咬伤、皮肤烫伤或烧伤等。现代研究表明山慈菇除了广泛用于抗肿瘤药物外,其有效成分中含有的秋水仙碱对肝脏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轻肝脏的病理损伤,防止肝内纤维化,对急慢性肝炎有消退黄疸和改善肝功能作用,能降低重症肝炎病死亡率;同时,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具有治疗作用,还具有降压作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肝硬化、食管贲门癌梗阻,宫颈癌等。尤其是山慈菇复方临床上用于抗肿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良好的功效使得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大,而山慈菇药源仍然依赖于野生资源的采挖;其后果直接导致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和生境片断化,加大了遗传漂变和近交的概率。此外山慈菇的种子细小,几乎不含胚乳,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育成幼苗。野生状态下,山慈菇多以无性繁殖为主,系数极低、周期漫长,致使其野生种群一经破坏便极难得以恢复。人工栽培中的分株繁殖周期长、效率低,育种进程缓慢,极度限制了山慈菇的种植规模。因此为保护濒危的野生兰科种质资源,为医学、病理等各方面研究提供资源保障。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新的成本低、时间短、质量和成活率高,且能将优良性状固定下来的无性繁殖方法来扩大山慈菇种苗的繁殖量,进行其高品质种苗的工厂化生产,以满足种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慈菇人工快繁的新方法,以解决山慈菇人工栽培中的分株繁殖周期长、效率低,育种进程缓慢,种植规模极度受限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山慈菇人工快繁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获取:选择表型性状优良的山慈菇植株,取其假鳞茎作为外植体;
(2)将步骤(1)的假鳞茎先用自来水清洗表面泥土,再用洗衣粉溶液浸泡并震荡搅动后流水冲洗,置于工作台;接着用维生素C(VC)溶液浸泡3-5min,再接着用乙醇溶液处理,再经升汞溶液消毒,最后冲洗,得到消毒灭菌好的假鳞茎;
(3)无菌苗的获取:将经过步骤(2)消毒灭菌好的假鳞茎按芽点用手术刀切割下来,放入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所述A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
1/2MS基本培养液
香蕉泥
萘乙酸NAA
6-苄胺基嘌呤6-BA
活性炭AC
蔗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医药大学,未经云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01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