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氧化锆陶瓷成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55097.7 | 申请日: | 2019-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1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侯永改;侯超;李文凤;宋英桃;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5/48 | 分类号: | C04B35/48;C04B35/622;C04B35/634;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锆 制备 成型 超细氧化锆粉 凝胶注模成型 氧化锆粉体 氧化锆陶瓷 复杂形状 干燥方式 干燥工艺 功能陶瓷 技术途径 快速干燥 陶瓷制品 注浆成型 工艺流程 传统的 湿坯 | ||
1.一种凝胶注模成型高强度氧化锆陶瓷的方法,其工艺原理: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加入单体与交联剂,在催化剂与引发剂的作用下,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包裹氧化锆粉体,从而能够达到原位固化成型,能够得到高致密度的氧化锆陶瓷坯体。
2.根据权利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氧化锆粉体为部分钇稳定超细粉体,粒径在0.5μm,氧化钇含量为5.25wt%。
3.据权利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诉述氧化锆粉体加入量为44%~50%。
4.根据权利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为甲基丙烯酰胺(MAM)。
5.根据权利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
6.根据权利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APS)。
7.根据权利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乙二胺(TEMED)。
8.根据权利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或六偏磷酸钠或柠檬酸铵或四甲基乙氢氧化铵。
9.根据权利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属氧化锆凝胶注模成型方法如下步骤:
①配置预混液:将去离子水、交联剂、消泡剂、单体配置成预混液并调节pH,加入氧化锆粉体球磨制备浆料;
②湿坯干燥:将制备好的浆料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然后注模,固化,干燥,烧结,得到氧化锆生坯与烧结品;采用三种干燥方式:1.首先在空气中干燥,然后将湿坯置于电鼓风干燥箱中;2.首先将湿坯置于PEG溶液中,然后再将湿坯置于电鼓风干燥箱中;3.使用恒温恒湿箱干燥湿坯;
③烧结:对干凝胶做TG-DTA分析,根据TG-DTA曲线分析设置烧结曲线,最终烧结温度为1520℃,并保温2小时。
10.根据权利9所述,其特征在于:根据步骤②所制氧化锆生坯抗弯强度为10~20MPa,生坯成型密度为2.7~3.1g/cm3;根据步骤③烧成后氧化锆陶瓷抗弯强度为200~500MPa,烧成后氧化锆成型密度为5.6~6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50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