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石蜡尾气处理工艺及吸收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48916.5 | 申请日: | 2019-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3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冯侃;贡红亮;徐慧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助剂化工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 代理公司: | 32358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雅洁<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12364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石蜡 缓冲塔 脱气釜 降膜吸收塔 处理工艺 吸收设备 瓷环 脱气 尾气 吸收 吸收塔 尾气处理工艺 碱液吸收塔 氯化氢气体 瓷环填料 环保标准 生产过程 降膜 洗脱 余氯 生产工艺 释放 排放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化石蜡尾气处理工艺及吸收设备,所述处理工艺包括脱气釜甩脱、缓冲塔洗脱、降膜吸收、瓷环吸收和碱吸排放等步骤,在脱气釜、脱气缓冲塔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降膜吸收塔和两个瓷环吸收塔,进一步对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深化处理,彻底吸收尾气中存在的余氯和氯化氢气体。所述吸收设备包括与处理工艺相对应的脱气釜、脱气缓冲塔、降膜吸收塔、瓷环填料塔和碱液吸收塔等,保证了氯化石蜡生产工艺所释放的气体达到相关的环保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化石蜡尾气处理工艺及吸收设备。
背景技术
氯化石蜡是石蜡烃的氯化衍生物,具有低挥发性、阻燃、电绝缘性良好、价廉等优点,可用作阻燃剂和聚氯乙烯辅助增塑剂。目前,氯化石蜡生产工艺中氯化方法主要有热氯化法、催化氯化法和光催化氯化法,氯化工艺产生的尾气为余氯和氯化氢气体,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并且氯气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湿润的氯气具有强腐蚀性。氯化氢,是一种无色非可燃性气体,有极刺激气味,比重大于空气,遇潮湿的空气产生白雾,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
因此,氯化石蜡生产尾气吸收处理工艺是整体生产工艺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部分。中国专利文献CN104560197A公布一种氯化石蜡的尾气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氯气与蜡油为原料进行反应,将蜡油抽入余氯吸收塔中通过热交换升高蜡油温度,然后将脱气装置中经过初次脱除的氯化氢和余氯通过鼓风机压入余氯吸收塔中再次与温度升高的辣油再次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吸收。实际上,经该氯化石蜡的尾气处理工艺处理后,排出的气体仍然含有少量的氯气和氯化氢气体,不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因此需对排出的气体进一步吸收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氯化石蜡生产工艺产生的尾气处理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氯化石蜡尾气处理工艺及吸收设备,通过相应的设备将最后排放尾气中的余氯和氯化氢气体进一步充分吸收,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氯化石蜡尾气处理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1)脱气釜甩脱:氯化反应得到的氯化石蜡经氯化石蜡接收槽送入脱气釜中,在脱气釜内甩盘的离心作用下,液体氯化石蜡在脱气釜内壁形成下降的液膜,将未反应的余氯和氯化氢气体从氯化石蜡中甩脱分离出来,获得Ⅰ级待处理尾气;
2)缓冲塔洗脱:经步骤1)甩脱获得的Ⅰ级待处理尾气,通入脱气缓冲塔进行喷淋洗脱,使水吸收尾气中大量的余氯和氯化氢气体,从而得到稀盐酸液体和含有未被吸收的余氯和氯化氢气体的Ⅱ级待处理尾气,所述稀盐酸液体送入稀盐酸槽另做处理,所述Ⅱ级待处理尾气进行一步处理;
3)碱吸排放:步骤2)中所述的Ⅱ级待处理尾气,一部分直接流入碱液吸收塔,经碱液吸收吸收后,于25m以上的高空排放;
4)降膜吸收:步骤2)的另一部分未被吸收的Ⅱ级待处理尾气依次流入一级降膜吸收塔和二级降膜吸收塔,经两级降膜吸收塔吸收后获得Ⅲ级待处理尾气;
5)瓷环吸收:步骤4)中获得Ⅲ级待处理尾气,再依次流入一级瓷环填料塔和二级瓷环填料塔,经两级瓷环填料塔吸收后获得Ⅳ级待处理尾气,该Ⅳ级待处理尾气直接碱液吸收塔,重复步骤3)碱吸排放。
前述的种氯化石蜡尾气处理工艺,步骤1)中所述脱气釜为带夹套换热蒸汽釜,脱出的余氯和氯化氢气体吸收脱气釜夹套上的热量后利于后续处理。
优选的,所述脱气釜的蒸汽压力为0.2~0.5MPa,蒸汽温度为70℃~8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氯化石蜡尾气处理工艺,所述脱气釜内的甩盘为耐高温耐酸碱的低碳镍铬钼铌合金的材质制成,甩盘的甩脱转速为50~15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助剂化工厂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市助剂化工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89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打包功能的垃圾除臭设备
- 下一篇:呼吸式酸雾吸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