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窥镜抬钳器结构,驱动控制方法及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3251.9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7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273 | 分类号: | A61B1/273;A61B1/0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011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抬钳器 结构 驱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抬钳器结构,驱动控制方法及内窥镜,本方案采用可拆卸的抬钳器结构,配合密封的抬钳器驱动机构,由此来改善抬钳器结构清洗消毒效果,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技术,具体涉及内窥镜中的抬钳器。
背景技术
十二指肠内窥镜中设置有处置器械通道和抬钳器,在处置器械通道内贯穿插入有处置器械,处置器械从设置在内窥镜头端的开口导出到外部,通过抬钳器将导出方向切换到期望方向。
由于处置器械通道、抬钳器的结构设置,导致十二指肠内窥镜的头端在诊疗时整体暴露在人体腔道。因此,内窥镜的洗消后处理是避免交叉感染的关注重点。而现有的十二指肠内窥镜存在洗消后处理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十二指肠镜洗消后处理难的问题,需要一种易于清洗和消毒的抬钳器机构方案。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抬钳器结构,以改善抬钳器结构清洗消毒效果,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抬钳器结构,包括抬钳器本体和抬起驱动组件,所述抬钳器本体安置在端部座中,所述抬起驱动组件包括抬钳器钢丝绳以及钢丝绳保护套,所述抬钳器钢丝绳穿设在端部座中,并驱动连接抬钳器本体,所述钢丝绳保护套套设在抬钳器钢丝绳上,并分别密封罩设住抬钳器本体与抬钳器钢丝绳的配合部,以及端部座与抬钳器钢丝绳的配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保护套为可伸缩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抬钳器本体可拆卸的安置在端部座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抬钳器结构,包括抬钳器本体和抬起驱动组件,所述抬钳器本体安置在端部座中,所述抬起驱动组件包括一气管,所述气管作为驱动部件直接驱动连接抬钳器本体,所述气管可随内部气压变化沿气管长度方向进行伸缩运动,以带动抬钳器本体在端部座中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包括可伸缩变形的管体,所述管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的刚性内衬。
进一步的,所述抬起驱动组件中还包括控制气管内气压的控制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为定量气体调节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抬钳器本体可拆卸的安置在端部座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抬钳器的驱动控制方法,以气管作为驱动部件直接驱动连接抬钳器本体,通过控制气管内部气压变化来控制气管沿长度方向进行伸缩运动,以带动抬钳器本体在端部座中运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其在插入部设置有上述的内窥镜抬钳器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使得位于抬钳器本体与端部座之间的抬起驱动组件相对于抬钳器本体和端部座始终保持密封状态,保证手术和清洗过程中端部座内和抬钳器本体上与抬起驱动组件相配合的部位保持密封状态,不感染,即也无需清洗。
再者,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采用方便拆卸的抬钳器结构,使得抬钳器可以单独充分清洗,避免污垢及细菌的残留感染。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例1中插入部头端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1中端部座与抬钳器之间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1中抬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例1中头端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例1中拆卸抬钳器步骤一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32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