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的纤维预分散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41465.2 | 申请日: | 2019-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6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 发明(设计)人: | 范进;许超;吴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0/02 | 分类号: | C04B20/02;C04B16/02 |
| 代理公司: | 32203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刘海霞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硅烷偶联剂 单丝 水中 片状纤维素纤维 纤维素纤维 球磨 细砂 人工机制砂 充分接触 吸水饱和 纤维吸收 分散性 预分散 中空 亲水 混凝土 浸泡 膨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的纤维预分散方法。所述方法先将片状纤维素纤维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饱和,然后将纤维与硅烷偶联剂搅拌混合,使硅烷偶联剂与纤维充分接触,再加入人工机制砂和细砂,使纤维在水中呈现初步单丝形态,最后球磨,使纤维最终完全单丝分散。本发明利用纤维素纤维中空亲水的特性,使纤维吸收足够水分发生膨胀,加入的硅烷偶联剂和细砂更容易进入纤维之间的间隙,然后再进行搅拌与球磨,使片状纤维素纤维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单丝分散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的纤维预分散方法。
背景技术
硅酸盐水泥由于具有原材料易得、使用方法简单、性能出众等优势,迅速成为最主流的建筑工程材料。但是素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抗弯性能和韧性差,结构破坏具有突然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能较好地改变这种现象,这些在混凝土中乱向分布的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大幅提高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变形能力和动载荷的抵抗力,有效提升了混凝土的延性和韧性。而纤维素纤维是第三代混凝土工程纤维,具有内部中空和亲水性好的特点,在水化早期可以吸收水分,水化后期再进行释放,有利于混凝土的内养护效应,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是纤维混凝土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根据纤维增强机理的各种理论,诸如纤维间距理论、复合材料理论和微观断裂理论,以及大量的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纤维的增强效果主要取决于基体强度,纤维的长径比,纤维的体积率,纤维与基体间的粘结强度,以及纤维在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
对纤维在基体中分散性的研究表明,纤维素纤维在基体中的分散效果对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有较大影响,由于纤维素纤维是有机纤维,刚度低易粘结,所以需要进行预分散,并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纤维素纤维产品一般是片状形态,普通水洗方法难以做到完全分散,直接采用球磨方法需球磨3个小时以上,通常球磨机的功率较大,能源消耗较高,且长时间球磨容易对纤维表面造成磨损,破坏了纤维素纤维中空亲水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快捷、降低能耗的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的纤维预分散方法。该方法利用纤维素纤维中空亲水的特性,使硅烷偶联剂与纤维素纤维充分接触,提高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的纤维预分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纤维素纤维充分吸水:将片状纤维素纤维完全泡入水中,使其充分吸收水分至饱和;
步骤2,纤维素纤维与硅烷偶联剂搅拌:将充分吸收水分的纤维素纤维和硅烷偶联剂混合,高速搅拌,使硅烷偶联剂与纤维充分接触;
步骤3,纤维素纤维与砂石搅拌:将充分接触硅烷偶联剂的纤维素纤维与人工机制砂和细砂混合,高速搅拌,使纤维从片状转为初步的单丝形态;
步骤4,纤维素纤维球磨:将初步单丝形态的纤维素纤维球磨,形成最终的单丝形态。
步骤1中,吸收水分的时间为1天以上。
步骤2中,高速搅拌速度为80~1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40~60分钟。
步骤2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为KH-550型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浓度为5‰。
步骤3中,高速搅拌速度为80~1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0~30分钟。
步骤4中,球磨时间为20~3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14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