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受电弓的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8560.7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2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方敏;董斌;李平;杨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本固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越超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2 | 代理人: | 骆爱文;王超银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弓网关系 电流上升 上升率 受电弓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过程 监测 实际电流 在线监测 延时 传感器采集 电流传感器 电流波形 电流信号 牵引单元 运营成本 有效地 触发 离线 采集 返回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监测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受电弓的监测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S1,通过电流传感器采集牵引单元的电流信号,然后经过电流上升率传感器采集电流波形;S2,当实际电流上升率高于上升率设定值时,进入延时阶段;S3,若是在延时阶段设定值内的实际电流上升率始终高于电流上升率设定值时,则判断为弓网关系异常,反之则返回并等待下一次触发。本发明通过监测列车运行过程中电流上升率可有效地识别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受电弓离线现象。为弓网关系在线监测提供全新的方法,从而使弓网关系在线监测更加全面反映真实的弓网关系,提高了可靠性,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测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受电弓的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及有轨电车通常采用直流制式,通过接触网或第三轨对列车供电;列车通过受电弓或集电靴与接触线或第三轨接触取流。受电弓与接触网或集电靴与第三轨的配合关系(以下简称弓网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为了判断弓网关系的好坏,产生了多种监测的方法。其中监测受电弓/集电靴离线现象大致有以下这些方法:
1)直接监测列车受电弓电流及电压幅值的方法。但由于列车运行过程中取流工况复杂,单纯测量电流及电压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受电弓的运行状态。
2)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弓网关系,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弓网关系。但随着速度的增加受电弓的惯性力等因素对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的影响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准确地测量弓网接触压力。
3)通过可见光、红外光及紫外光传感器检测受电弓离线所产生的弧光,从而判断受电弓的离线。弧光监测通常只能做定性而非定量分析,且弧光的强弱并不与受电弓离线的严重性直接相关。
由上述可见,单一的监测方法不能做到全面反映列车运行时的弓网关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受电弓的监测方法,更加全面反映列车运行时的弓网关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受电弓的监测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S1,通过电流传感器采集牵引单元的电流信号,然后经过电流上升率传感器采集电流波形;
S2,当实际电流上升率高于上升率设定值时,进入延时阶段;
S3,若是在延时阶段设定值内的实际电流上升率始终高于电流上升率设定值时,则判断为弓网关系异常,反之则返回并等待下一次触发。
其中,对于单个牵引单元的电流上升率设定值为10Ams,延时阶段设定值为10ms。
其中,对于多个牵引单元的电流上升率设定值为单个电流上升率设定值×牵引单元数量,延时阶段设定值为10ms。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S2的基础上增加电流增量判据:当电流上升率达到设定值时,以此时的电流幅值作为基准计算电流增量;
当电流增量达到设定值,同时满足S3的条件时即判断为弓网关系异常,并且在电流上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电流上升率回落到设定值以下的情况则返回并等待下一次触发。
其中,对于单个牵引单元的电流上升率设定值为10Ams,延时阶段设定值为1ms,电流增量设定值为100A。
其中,对于多个牵引单元的电流上升率设定值为单个电流上升率设定值×牵引单元数量,延时阶段设定值为1ms,电流增量设定值为单个电流增量设定值×牵引单元数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监测列车运行过程中电流上升率可有效地识别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受电弓离线现象。为弓网关系在线监测提供全新的方法,从而使弓网关系在线监测更加全面反映真实的弓网关系,提高了可靠性,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本固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本固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8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