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基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制备方法及其集成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8249.2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4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钱凌轩;邢志阳;张怡宇;李雪松;张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亚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物半导体层 石墨烯层 电介质层 漏电极 源电极 栅电极 制备 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 半导体器件技术 传统石墨 底栅结构 石墨烯基 输出特性 开关比 可饱和 迁移率 衬底 顶栅 射频 沉积 集成电路 应用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制备方法及其集成电路,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其包括:衬底、栅电极、电介质层、石墨烯层、源电极和漏电极,还包括:氧化物半导体层,且氧化物半导体层设置在石墨烯层与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器件可采用顶栅或底栅结构。其制备方法包括:在栅电极上沉积形成电介质层;在电介质层上形成石墨烯层;在石墨烯层上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在氧化物半导体层的两端分别形成源电极和漏电极。本发明提高了传统石墨烯FET器件的开关比,并且获得足够高的迁移率以及可饱和的输出特性,因此能够满足其在逻辑和射频领域的相关应用,且制造方式简单,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基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制备方法及其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二维材料作为后硅时代最具发展前景的电子材料,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其中,石墨烯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这使其在众多二维材料中脱颖而出,用于构建场效应晶体管(FET),以在未来集成电路中替代传统硅。此外,石墨烯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大面积制备,这是其另一大优势。但是,石墨烯本身缺乏带隙,这导致传统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开关比极低(通常小于10),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潜力,尤其对于逻辑电路而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打开石墨烯带隙。例如,通过制备石墨烯纳米带,可将其带隙拓展至大约400meV。然而,石墨烯纳米带的带隙与其宽度成反比,纳米带的宽度需要非常窄,且必须具备整齐而光滑的边缘,这对于批量生产是极大的挑战。并且,该方法带来器件迁移率的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在垂直电场作用下,构建双层石墨烯也有助于打开带隙,然而制备的FET器件的开关比不到100,仍然远不能满足逻辑电路的应用。
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半导体范德华异质结的垂直FET(VFET),通过电场来调节石墨烯的功函数,从而影响异质结界面处的肖特基势垒高度,最终控制异质结垂直方向上的电荷输运,实现器件的有效开关。然而,该结构中,石墨烯最大的优势,即“面内”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导致器件的迁移率较低。此外,传统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通常为线性,难以达到饱和,这使其在射频领域中的应用也同样受限。VFET的出现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进行改进,并提出相应的制造方法,才能克服其上述固有短板,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基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制备方法及其集成电路,以解决传统石墨烯FET器件开关比与迁移率难以兼顾、输出特性难以饱和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墨烯基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栅电极、电介质层、石墨烯层、源电极和漏电极,还包括:氧化物半导体层,且氧化物半导体层设置在石墨烯层与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氧化物半导体层的材料为ZnO、InGaZnO、Ga2O3、Cu2O、SnO或NiO。
本发明采用的氧化物半导体均具有较宽的禁带宽度,由于石墨烯晶体管开关比非常低,利用氧化物半导体禁带宽度大的特性,与石墨烯组成的异质结可得到高开关比器件,并且在器件打开之后也能充分利用石墨烯迁移高的特点,使得器件同时具备高开关比和高迁移率的特点。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氧化物半导体为n型或p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82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